长沙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谁想杀死太子朱常洛?万历和郑贵妃的小心思(朱常洛的皇后)

网络整理 2022-05-19 最新信息

其实明末三大案,无论是梃击案、红丸案还是移宫案,都是围绕着国本之争展开的。其中梃击案就是其中很典型的代表。

万历十年,王恭妃生下了神宗皇帝朱翊钧的皇长子朱常洛,但是这个妃子不受万历喜欢,儿子自然没有多少万历的关注。等到万历十四年,万历的宠妃郑氏生下了三皇子朱常洵。按理说皇家的继承人要遵循“立嫡”的祖宗家法,但是王皇后只生了一个公主,并没有其他的子嗣,这时候就应该“立长”作为继承人。万历却心有不甘,因为他的长子是一个不受宠爱的妃子生的,而他喜欢的是宠妃郑氏之子朱常洵。

谁想杀死太子朱常洛?万历和郑贵妃的小心思

于是事情就变得微妙起来。

然而,万历十四年,大明首辅申时行上了一道名为《为恳乞宸断册立东宫以重国本事》 的奏疏:

……自万历十年,元子诞生,诏告天下五年于兹矣,即今麟趾螽斯,方兴未艾,正名定分,宜在于兹。查得祖宗朝故事,宣宗以宣德三年立英宗为皇太子,时年二岁;宪宗以成化十一年立孝宗为皇太子,时年六岁;孝宗以弘治五年立武宗为皇太子,尚未周岁也。盖冢岁升储,所以明震器之重;冲年贻哲,所以端蒙养之功。成宪具存,昭然可考。今元子聪明克类,岐嶷夙成。中外臣民,属心已久。及兹睿龄渐长,阳德方亨,册立礼仪,允宜修举。伏望祗率祖宗之旧章,深惟国家之大计,以今春月吉旦,敕下礼官早建储位,以慰亿兆人之望,以固千万世之基……


谁想杀死太子朱常洛?万历和郑贵妃的小心思

其实申时行的意思很明确,那就是不管你皇帝喜不喜欢这个女人,儿子还是你的儿子,不管你喜欢不喜欢这个长子,他都是顺位继承人。

这话明显就是戳万历的心窝子,谁不想让自己最喜欢的孩子继承自己的皇位呢,他也想啊。

于是一场围绕皇位继承人的争论就在皇帝和大臣之间展开了。

万历干脆什么也不做,既不册立东宫,也不允许皇长子朱常洛出阁讲学,他生母王恭妃也得不到册封,大臣们的奏章雪花一样飞向万历的桌案,万历看也不看,置之不理。

谁想杀死太子朱常洛?万历和郑贵妃的小心思

谁都没想到,这场拉锯战居然持续了十五年的时间,申时行、王家屏、赵志皋和王锡爵这四个内阁首辅就因为这件事被万历逼着主动或者自动辞官回家,甚至一百多名官员被罢官免职、发配充军。

谁想杀死太子朱常洛?万历和郑贵妃的小心思

最后还是在慈圣太后的干预下,万历才不得不屈服,在二十九年册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而其他的儿子就分别封王,皇三子福王朱常洵、皇五子瑞王朱常浩、皇六子惠王朱常润、皇七子桂王朱常瀛。

谁想杀死太子朱常洛?万历和郑贵妃的小心思

按照规定皇子成年后要离开京城到自己的封地去,这一去如果没有特别的原因是不会再到京城来的,于是万历和郑贵妃二人十分舍不得朱常洵从此离开他们无法相见,就一直拖延他的就藩时间,还是李太后和大臣们再三催促,朱常洵才离开京城到千里之外的洛阳去。

谁想杀死太子朱常洛?万历和郑贵妃的小心思

一切看似都已经结束了,但是平静的表面,实际上却风起云涌。

万历四十三年五月初四正午时分,发生了一件差点影响江山社稷的大事,那就是梃击案,巧合的是,当时太子朱常洛“有戒心, 遂入礼佛”。

也正是这个举动,让他逃过一劫,那些大臣们都说这是祖宗保佑,让大明没有意外之险。

那么梃击案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据记载,在当天下午申时,太监刘成带着张差等人从厚载门进入皇城,然后张差就独自从东华门前往宫城。到了酉时,张差闯进太子寝宫,当时慈庆宫的人员十分松散,“ 盖东宫侍卫落落,宫门仅老阉二,仪门虚无人,殿上才七八人”。

如此松懈的防御,恰好给了张差十分有利的条件,于是他拿出了早就藏在身上的一根大木棍,对着守门的太监就是一顿打,内侍韩本用直接被吓傻了,然后反应过来对着宫里大声呼救,其他人听见了都赶紧跑出来,太监们齐心合力制服了张差,把人交给东华门指挥朱雄。

谁想杀死太子朱常洛?万历和郑贵妃的小心思

于是朱雄就让把种总赵国忠审讯,张差交代了自己的名字和出生,但是在其他事上思路十分混乱,审讯的人根本听不懂他在言语些什么。

这件事虽然只是一个人进去行刺太子,且只是手持木棍,但是影响极其恶劣,可以说这是动摇国本的大事!

谁想杀死太子朱常洛?万历和郑贵妃的小心思

于是,围绕这个刺杀事件又使得各方势力不容易平和下来的局面再次沸腾起来。

而根据参加审理梃击案的刑部员外郎陆梦龙所书写的《梃击始末》一书我们可以看出,在事件发生后太子朱常洛就给神宗皇帝万历奏报了这件事,但是当时万历“方在西宫,不得入。”也就是说万历并不在乎太子,仿佛太子被刺杀不是大事,一直等到初六万历也没有什么动作,直到事情发生后的三天万历才下旨查办。

可见万历本人有多不在乎太子。

而且在官方记载里面,当时的巡皇城御史刘廷元等人主张张差之所以带着武器去太子寝宫,完全是机缘巧合,此人就是个疯癫之人。其实刘廷元等人这么做的原因就一个,那就是预测到了万历对太子的态度。

谁想杀死太子朱常洛?万历和郑贵妃的小心思

在《万历邸钞》中记载了朱雄和赵国忠的叙述:

“ 初四日戌时,有慈宁宫不知姓名内相六七人,孥获不知姓名男子一人,与本门收留见在, 即把总赵国忠查审,张差系蓟州井儿峪民,语言颠倒,相似风狂......再三考询,本犯止呶呶称‘ 吃斋、讨封、效劳、 难为我’ 等浑语”

之后刘廷元又继续审问,结合朱雄等人的说辞,给万历上了一份折子,说这人“词无伦次, 按其迹若涉风魔, 稽其貌的是黠猾”。

当然了,如果结合刘廷元本人的职责,可以很简单推理出他把张差的行为定性为疯魔,还是为了推卸责任。毕竟一个皇城的御史居然能让歹人从东华门进入皇宫,张差交代说守门的人员不仅没有阻拦他, 甚至连盘查的情况都没有,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不仅如此,后面刑部山东司郎中胡士相、刑部山东司员外郎赵会桢、刑部山西司员外劳永嘉、刑部郎中岳骏声等人都以此人疯癫为结论。

甚至刑部署印侍郎张问达也认同,准备一同上报给万历说,方从哲、吴道南等人都是人精,都知道现在的局面就是“ 时东宫虽久定,帝待之薄” ,他们虽然也觉得事有蹊跷但是为了不得罪郑氏和万历,只能选择中立。

事情到这里似乎已经被定案了,但是却没想到出现了一个关键人物,他的疑问使得这个案件峰回路转。

面对诸多大臣异口同声地说张差是疯子,刑部主事王之寀觉得十分蹊跷,张差即为疯癫之人,为何如此简单就绕过了守卫,为何会直奔太子寝宫。他要求重新审问张差本人,大理丞王士昌、 行人司正陆大受等人也十分支持王之寀。

而王之寀审问的方法也不同与人,他先是不让狱卒给张差吃饭,张差被饿了两天王之寀才在当天晚上的饭点出现,而在看到张差之后王之寀更加确定张差是个精神正常的人,于是他直接告诉张差,你想吃饭可以,但是你要说实话。

谁想杀死太子朱常洛?万历和郑贵妃的小心思

张差就差临门一脚了,哪里还管别的,先吃饱了再说,于是就同意了。但是周围人太多他也比较束缚,张差便留两个狱卒,其他人都出去了。张差才慢慢交代:

“ 小名张五儿,有马三舅、李外父令随不知姓名一老公,说事成与汝地几亩。比至京,入不知街道大宅子。一老公饭我云:汝先冲一遭,遇人辄打死,死了我们救汝。畀我枣木棍,导我由后宰门直至宫门上,击门者堕地。老公多,遂被执。 ”

看来,是有人预谋性地想要杀太子,并且还是宫里的人,张差也不是一个人闯入而是有人带着进来的。并且那个交代他来刺杀太子的人给他交代了被抓之后要怎么蒙混过关!

王之寀大惊,于是把张差的口供写好,准备通过刑部侍郎张问达给皇帝说明真实情况,要求万历“ 缚凶犯于文华殿前朝审,或敕九卿科道三法司会问”。

这个折子有两份,一个给万历,另外一份留在身上准备在刑部会审的时候拿出来。

到了刑部会审那天,王之寀把自己审问到的实情当场说出,所有审讯的官员都面露惊骇,因为这个说法和之前的完全不一样,而且杀太子居然是预谋好的,谁预谋的!

其实是谁预谋的,可能有人多少猜到一些,但是他们必须惊讶。

于是张问达在看了王之寀的记录之后为了安全起见,就要求刑部再次审问,但是这时候事情的真相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而是这个真相要不要让神宗皇帝知道。

有人支持有人反对,他们有的人十分害怕因为一个小小的张差会牵扯出更多更大的阴谋来,最后争论下来,除了王之寀和陆梦龙,根本就没人同意继续审问张差,于是二人就把希望寄托在张问达身上,张问达才同意继续审问。

只不过张问达要求不要问张差那个带着他进去的内侍叫什么名字。

看样子他们根本不想把这件事牵扯更多,但是事情的发展往往不是人所能决定的。

在审问开始后,王之寀让带人犯上来审问,那些刑部的官员都不愿意去审问,就怕之后被谁秋后算账一样。甚至后面要用刑,陆梦龙大怒,叫了四遍才有官差出来。后面张差交代“ 有大老公庞公,小老公刘公......好老公用金壶一、银壶一豢我三年矣! ”时,陆梦龙急忙问这两个公公的姓名,但是张差还没说出来,劳永嘉与胡士相二人急忙打断他的话,说不要问了不要问了,他肯定不知道!

之后张差又说到是要去打太子的时候,劳永嘉与胡士相两人直接被吓得直摆手,哭丧着脸说这个不能问,这个不能问,问了要出事啊!他们满脑子都充满了“我什么都不知道,我什么都没听见,你别再问了”之类的话语。

于是审问不得不中断。

不过这个更加验证了王之寀的说法,张差非但不是疯癫之人,思路还很清晰,甚至还给陆梦龙等人画了他从蓟州进京的路线图,一边画一边解释。

最后还是王之寀想方设法私审张差,终于知道了原委:张差在红封教的授意和太监庞保、刘成的引导下蓄意谋害皇太子。

而太监庞保、刘成不是别人,正式万历宠妃郑贵妃中两个得宠的太监,两个太监不可能和太子有仇恨非要杀了他,有仇的只能是郑贵妃和他的儿子,也许还有心不甘情不愿的万历皇帝。

如此,大臣们已经不能瞎说张槎是疯癫之人,案子只能继续查下去。

五月十六日,四司官在提牢厅对张差进行会审,但是有的官员依旧十分后怕不准张差说主使太监的姓名,最后只能带姓。

五月二十日,刑部十三司官同到提牢厅, 将主事王之案前目私审,张差所供各犯的确姓名、居住、年貌再三细审。

这次审问出了关于红封教的情节,当然还有冯三道、李守才、庞保、刘成等人的具体。那些审问的官员越听越难受,这不活生生把矛头指向郑氏吗?

之后又审问出,“ 刘公,我说了刘成罢。庞保约刘成在玉皇殿商量,说‘ 打上宫去,撞一个打杀一个,打杀了小爷,吃也有你的,穿也有你的。”

张差还惋惜地说到“ 小爷洪福大了”

但是事情不是到这里就真相大白的,那些主张疯癫行为的官员为了维护郑贵妃依旧坚持这个说法,反观王之寀这边势单力薄,没有几个人支持他,他本人也是个刑部六品小官。但是他本人并没有退缩,即使是得罪了郑国泰(郑贵妃兄长)被打压也没有退让。

谁想杀死太子朱常洛?万历和郑贵妃的小心思

最终结果得以被公开,举国哗然,万历却完全无所谓,对王之寀的奏折完全不理会,大理丞王士昌、行人司正陆大受、户部主事张庭、给事中姚永济等接连上疏要求彻查这件事的真凶,还指明了郑贵妃和他的兄长,于是万历仿佛就像对待仇人一样,对这几个人十分厌恶。甚至曾经十分主张疯癫的刘廷元也要求“复请速检诸疏, 下法司讯断”,依旧没有得到万历的回应。

谁想杀死太子朱常洛?万历和郑贵妃的小心思

可以说,作为一个皇帝,一个父亲,万历的行为实在是让人费解,他们一而再再而三的请求居然被无视,也许是压力太大,一直到五月二十七日,万历才表示:

“疯癫奸徒张差持梃闯入青宫,震惊皇太子。朕思太子乃国家根本,已传谕本宫添人守门,关防护卫。既有主使之人,即著三法司会同拟罪具奏。”

其实这不是万历突然良心发现要给自己的太子一个交代,而是看到群臣在攻击郑国泰和郑贵妃太过,他从出这么一招,还要求把张差速正典刑。

于是荒唐至极的梃击案就这么定性了,作为受害者的太子朱常洛也不敢真的和万历作对。史书中也不涉及这件事,只有明代史惇(明崇祯十五年进士第一人,授户部山东司主事。历官员外、郎中,升九江知府)在《恸余杂记》中记载,万历想要让太子和郑贵妃和解,但是并没有直接和他商量这件事,而是通过皇后来询问。当听到朱常洛说这件事一定有人指示的时候,一旁的万历脸色瞬间就不好看了,郑贵妃直接气得跳脚,徒跣指天地发誓,“奴婢万死, 奴家赤族”

万历大骂:此事朕家亦了不得,希罕汝家。

朱常洛很看脸色,他们这一唱一和又什么意思不言而喻,马上又说,“此事只在张差身上结局足矣”

谁想杀死太子朱常洛?万历和郑贵妃的小心思

万历这才好看些,拍着他的背夸奖道:哥儿是万万年太平天子,亘古未有之变立刻消弭,真大圣人作用,可谓止慈止孝者矣!

之后万历又在郑贵妃的翊坤宫中召见皇太子朱常洛,郑贵妃看到皇太子,急忙跪下说到:“ 哥、哥,我无此心,勿计较我! ”

朱常洛也赶紧对跪答到:“ 亲娘,我并无此心,何乃尔?”

明神宗对皇太子说到:“ 渠求汝,可受他。”

于是这件事在张差被处斩之后便不了了之,明眼人都知道是何人所为,但是却是不能说的真相。

Tags:明光宗   郑贵妃   朱常洵   申时行   明神宗   不完美妈妈   王锡爵   洛阳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