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三国中只能被孙策刷战绩的草包诸侯:三国演义弱化的宗亲刺史刘繇(西凉军美式装备)

网络整理 2022-04-03 最新信息

三国小人物志0072:演义弱化的宗亲刺史——刘繇

本文作者为黄昏深处,主编为萨沙,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刘繇,繇字为多音,可读为yáo(徭)、yóu(油)或zhòu(宙)。他是三国时代的一位诸侯,也是一方封疆大吏。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他原本为扬州刺史,官居高位,也算得上是独占一州,且风光无限。


三国中只能被孙策刷战绩的草包诸侯:三国演义弱化的宗亲刺史刘繇

然而,在孙策率军挺进江南的时候,原本作为地头蛇且占有主场之利的刘繇,却在与前者的战斗中一败再败。麾下虽然有太史慈这等猛将,也不能尽其才……最终,原本占有一州之地且雄厚实力的他,居然被仅仅三千人马的年轻孙策赶出扬州,落荒逃往豫章。由此成就了“江东小霸王”的威名。

是的,如果仅看演义小说的描述,那刘繇确实算得上是书中的著名“软蛋”之一,和韩馥这种窝囊废没什么区别。

虽然一开始割据一方,实力也不差,却挽救不了自身能力的不济。最终只能是将自己的军队和地盘拱手奉上,为他人作了嫁妆……


三国中只能被孙策刷战绩的草包诸侯:三国演义弱化的宗亲刺史刘繇

不过,相对比于小说剧情中的凡庸无能,历史上真实的刘繇,其实并没有那么差劲。

他从举孝廉入仕,历任郎中、下邑县长等职务,而且为人廉洁奉公、刚直不阿、不畏权贵,并因此得到了朝廷的褒奖和封赏。

在入主扬州以后,刘繇也与袁术孙策等人鏖战过良久,双方互有胜负。即便是丢掉扬州逃亡豫章之后,也在政坛上有过诸多表现,还率军击败了反叛的笮融……


三国中只能被孙策刷战绩的草包诸侯:三国演义弱化的宗亲刺史刘繇



客观来说,刘繇在汉末三国时期,也算得上是“隽才”之一。他参与过不少大的事件,还有过不少表演事迹。甚至在后世人研究这段历史的时候,还曾将刘繇与刘表、刘焉等人并列,认为他也算是汉末时期,担任过“州牧”一职的刘氏宗室之一,足以被排进“刘室三牧”的行列。

所以,我们需要翻开史料的记载,来好好还原一下刘繇这个人物的真实面目,并给他一个客观的历史评价。


三国中只能被孙策刷战绩的草包诸侯:三国演义弱化的宗亲刺史刘繇

首先,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中,有刘繇的独立传记,位于《三国志-吴书四-刘繇太史慈士燮传》中。试想能在陈寿笔下,得到单独立传的待遇,这已经能够说明,刘繇这个人物至少在史官心目中,还是有一定分量的。

在这篇篇幅为400多字的传记中,我们大体可以看出,刘繇字正礼,出生于东莱牟平,是汉室刘姓的宗亲。而且他的家族来头也不小,先祖是汉高祖刘邦的庶长子——齐悼惠王刘肥,论血统不止比号称“汉室宗亲”的刘备正统十倍有余。


三国中只能被孙策刷战绩的草包诸侯:三国演义弱化的宗亲刺史刘繇

不仅如此,刘繇的伯父刘宠,官至朝廷三公之一的太尉;他的父亲刘舆官居山阳太守,兄长刘岱也担任了兖州刺史,可以算得上是官宦世家,盛名显赫。

(《三国志-吴书-刘繇传》记载:刘繇,字正礼,东莱牟平人也。齐孝王少子封牟平侯,子孙家焉。繇伯父宠,为汉太尉。繇兄岱,字公山,历位侍中,兖州刺史)

(《续汉书》记载:繇父舆,一名方,山阳太守)

出生于这样的豪门大户,刘繇自然也拥有较高的起点,至少在入仕当官这方面的基础上,比普通人高了好几个档次。不仅如此,刘繇在年轻的时候,就表现出了机智过人的一面。而且有过一次“深入虎穴”的事迹。


三国中只能被孙策刷战绩的草包诸侯:三国演义弱化的宗亲刺史刘繇

据史料记载,在刘繇19岁的时候,他的堂叔刘韪被盗匪所劫持为人质,搞得一家人投鼠忌器、一筹莫展。这时候,作为家族晚辈的刘繇,就勇敢站了出来,承担起了平定盗贼,并救出堂叔的重任。

只见他巧妙化妆打扮,召集了十多个人混进贼窝,并很快得到了匪徒们的信任。然后趁盗匪们不注意的时候,突然发难,不但将敌人的头目斩首,还成功救出堂叔,瓦解了匪帮。

(《三国志-吴书-刘繇传》记载:繇年十九,从父韪为贼所劫质。繇篡取以归,由是显名)

由此看得出,刘繇这个人还是颇有些勇略的。他行事果断,胆识过人,而且不畏危险,敢于承担,果然是英雄出少年……这件事情传开以后,刘繇自然也是在家族内部和当地百姓心目中,获得了极高的声望,很快就被推举为孝廉,正式开始了自己的仕途。


三国中只能被孙策刷战绩的草包诸侯:三国演义弱化的宗亲刺史刘繇

在史书的记录上,刘繇入仕后担任的第一份工作是“郎中”,后来很快被派到下邑县当县长。然而,刘繇在这个县长的职位上,却干得并不顺利,很快就弃官而走,回到了家里,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问题就出在刘繇的刚正不阿,而且不畏强权的性格之上。作为青年入仕的豪门公子,他原本也是怀着济世救民的愿望,而迈入官场仕途的。却不想官场上的黑暗,很快就给他深深地上了一课。

就在刘繇刚刚到任的时候,当地的郡守官员便试图贿赂他,以便以权谋私,却不想遭到了他的严词拒绝。眼见收买不成,郡守便和当地的权贵人家一起,想办法陷害于他,搞得刘繇十分被动,甚至连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不得不辞官而去……

(《三国志-吴书-刘繇传》记载:举孝廉,为郎中,除下邑长。时郡守以贵戚托之,遂弃官去)


三国中只能被孙策刷战绩的草包诸侯:三国演义弱化的宗亲刺史刘繇

之后,刘繇又被州里征辟,去“济南国”帐下谋事。这个“济南国相”,是当朝中常侍之子,权力势力不在话下……结果刘繇在工作的过程中,发现了前者的贪赃枉法等证据,又立即上奏朝廷,将其免官……

 (《三国志-吴书-刘繇传》记载:州辟部济南,济南相中常侍子,贪秽不循,繇奏免之)

就这样,甫入仕途便和官场的权贵之间,爆发过两次冲突的刘繇,也从此名声鹊起。当地百姓的口中,都传颂起刘繇铁面无私,为官清正的事迹……在东汉末年这个皇权衰微,官场腐败的黑暗时代里,他这样廉洁奉公的人,真算得上是一股明亮的清流……


三国中只能被孙策刷战绩的草包诸侯:三国演义弱化的宗亲刺史刘繇

很快,刘繇就得到了当时名仕——平原人陶丘洪的大力举荐。当地刺史感到疑惑,觉得陶丘洪去年已经举荐了刘繇的哥哥刘岱,现在却又要举荐刘繇……如此优厚于这同一个家族的人,难免会让人心中起疑。

然而目光如炬的陶丘洪,却大胆地将刘繇比作“人中之龙”,向刺史说道:“如果使君您举荐公山在前,提拔正礼于后,这正是所谓的在长途中驾驭二龙,使千里马驰骋,这难道不可以吗!”

(《三国志-吴书-刘繇传》记载:平原陶丘洪荐繇,欲令举茂才。刺吏曰:“前年举公山。奈何复举正礼乎?”洪曰:“若明使君用公山于前,擢正礼于后,所谓御二龙于长涂,骋骐骥于千里,不亦可乎?”)


三国中只能被孙策刷战绩的草包诸侯:三国演义弱化的宗亲刺史刘繇

就这样,刘繇的仕途之路,又一次走上了新的里程碑。不久,他就被司空府征辟为“掾属”,之后还被提升为了“侍御史”,这两个官位虽然也不算太大,但比起之前的县长之类的芝麻小官而言,已经是高了不少……

然而,刘繇这次却根本没有去上任,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难道是他已经悲观于官场之黑暗,已经没有了仕途之心?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其实真正的原因是,这时候的神州大地,早已经陷入了军阀混战的大乱。随着灵帝的病逝,外戚集团与宦官阉党们在宫廷朝堂的争斗,也很快摆上明面,并由此引发了大将军何进的被害,以及董卓进京的霸权。


三国中只能被孙策刷战绩的草包诸侯:三国演义弱化的宗亲刺史刘繇

由于董卓的倒行逆施,废少帝而离新帝,引发了天下权贵的不满。在袁绍等名仕的号召下,各地诸侯都纷纷组成了“讨董联军”,以勤王的名义进军关中,和董卓的西凉军展开了激战。

然而,各路诸侯虽然名义上轰轰烈烈,大气凌然;私底下上却人人自虑,都想借着所谓“讨贼勤王”的名义,为自己谋求政治利益和各种好处。

尤其是作为关东联军盟主的袁绍袁术兄弟,声名显赫却在带着头搞破坏。甚至不惜耗费心机,来抢夺地盘和扩大势力范围,搞得天下大乱之势更甚……

也就是说,对于刘繇而言,他的仕途之路刚有起色,就立刻遇上了朝堂剧变,兵祸连年的灾年。在这种处处刀光剑影的乱世中,他这样正直而又清廉的人,又如何能有生存之空间,并好好当一个官呢?



三国中只能被孙策刷战绩的草包诸侯:三国演义弱化的宗亲刺史刘繇

所以,刘繇只能选择了“关门躲事”。只见他并不响应征召,而是在淮浦一代隐居,并躲避兵祸和战乱。

(《三国志-吴书-刘繇传》记载:会辟司空掾,除侍御史,不就。避乱淮浦)

直到后来的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刘繇才在朝廷的征召下,接替死去的扬州刺史陈温,去执掌扬州,并担任刺史一职……之后,便有了我们所熟知的演义剧情,孙策率兵将刘繇击败,并收服太史慈,成就了江东霸业基础等故事……

然而在史书的记载上,这场“江东之战”的具体过程,却并没有那么简单。至少,作为名义上最高地方官——刺史的刘繇,其实一开始在扬州的地界,并没有太多的基础,甚至也可以算的上是个“外来”的身份。


三国中只能被孙策刷战绩的草包诸侯:三国演义弱化的宗亲刺史刘繇

前面我们说过,刘繇其实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避乱”,并没有担任什么具体的官职。而现在,他虽然收到了朝廷所派来的“征召令”,但是此时的朝廷,已经陷入了李傕郭汜等西凉军头子的掌控。

这种时候,李郭二人给他发来了这么一道,上任扬州刺史的调令,目的又是何在呢?

其实原因也不难解释,因为这时候天下大乱,关东诸侯在讨董战役无疾而终后,已经开始明火执仗地攻城略地,互相兼并了。

而作为其中势力最大的袁术,就凭借着其“四世三公”的家族背景,和“汝南袁氏嫡子”的身份,而控制了大部分江东的地区。

所以,李郭二人也不想看着,袁氏从此坐大,并且有一天会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以皇帝的名义,让刘繇入主扬州为刺史,目的就是凭借后者的声望能力,和之前的家族影响力等,在扬州一代竖起一杆旗帜,并以此对抗袁术集团的扩张。


三国中只能被孙策刷战绩的草包诸侯:三国演义弱化的宗亲刺史刘繇

而刘繇到了扬州地界过后,也确实是靠着自己的本事,占据了一块地盘,并拉起一支军队,与袁术孙策等人对峙了一年之久……

据史料记载,刘繇一开始并没有直接去扬州的首府寿春,而是在吴景、孙贲等当地实力派人物的支持下,前往江南曲阿(今江苏省丹阳市),并将此地作为自己的治所。

然后,刘繇又积极地联络了江东地区的各路小军阀,如樊能、张英、薛礼、笮融等,并对他们恩威并施,收归于自己帐下效力。让他们和自己并肩作战,一起齐心抵御袁术的进攻。一场有关江东之地归属的大战,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三国志-吴书-刘繇传》记载:诏书以为扬州刺史。时衰术在淮南,繇畏惮,不敢之州。欲南渡江,吴景,孙贲迎置曲阿。术图为僭逆,攻没诸郡县。繇遣樊能、张英屯江边以拒之)


三国中只能被孙策刷战绩的草包诸侯:三国演义弱化的宗亲刺史刘繇

在史书的记载上,这场战争持续的时间不短,双方在对峙的过程中互有胜负。而刘繇也借助着战争的持续,逐渐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还因此而得到了朝廷(李郭操纵的朝廷)的嘉奖,被加授为扬州牧、振武将军。麾下军队也扩张至数万人之多。

(《三国志-吴书-刘繇传》记载:于是术乃自置扬州刺史,与景、贲并力攻英、能等,岁余不下。汉命加繇为牧,振武将军,众数万人)

不过,当袁术派出他的王牌将军——孙策率军前来的时候,刘繇就一下子顶不住了。

先是他麾下的樊能、张英等人,被孙策大军击破。之后刘繇又率领太史慈等人,与孙策进行决战,却还是中计而大败。

太史慈也因为被孙策俘虏转投靠孙策,搞得刘繇扶摇直下,最终成为孤家寡人……


三国中只能被孙策刷战绩的草包诸侯:三国演义弱化的宗亲刺史刘繇

无奈,兵败落魄的刘繇,只得孤身而走,逃到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县一带)投靠刘表。这一点,倒是和演义小说上的描述一样。不过在真实的历史上,刘繇却并未从此退出历史舞台。而是打算暂居他人篱下,蛰伏以图将来。

(《三国志-吴书-刘繇传》记载:孙策东渡,破英、能等。繇奔丹徒,遂泝江南保豫章,驻彭泽)

原本,刘繇是想先逃往会稽避祸,而当时从属于他门下的谋士许劭(即给曹操定下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评语的许子将),告诉他会稽郡富饶辽阔,是孙策所志在必得之地。所以跑去这种地方,迟早也避不过孙策的矛头。


三国中只能被孙策刷战绩的草包诸侯:三国演义弱化的宗亲刺史刘繇

而且,会稽郡地处东方,一面临海,到时候如果再打不过孙策,就连个退路都没有。而豫章郡北面与豫州接壤,西面与荆州接壤,是个四冲要塞之地。如果能够在当地植根发展,并收拢官吏百姓,日后就能与曹操刘表等人联合,再次卷土重来……

听了许劭的建议,刘繇决定逃向豫章。而这时候的豫章太守周术,杠杆因病而去世,令整个郡成为无主之地。早对此地有着觊觎之心的刘表,借机派遣诸葛玄(诸葛亮叔父)来当豫章担任郡守,结果却被刘繇率兵击败,并很快拥立朝廷所指派的太守朱皓(朱儁的儿子)。

当然,刘繇此举,并非是在执行皇帝的命令(此时的汉献帝,早已经被李傕郭汜二人所劫持)。他的真实目的,还是想自己占据豫章郡。因为他知道,朱皓这个人虽然出身名门,但是个性却忠厚老实,甚至是个有些迂腐之人。这样的人,自然是比较容易被他掌控和利用……


三国中只能被孙策刷战绩的草包诸侯:三国演义弱化的宗亲刺史刘繇

就类似于后来赤壁之战过后,刘备极力举荐刘表之子刘琦,继任荆州牧一样。目的都只是为了竖立一个傀儡幌子,实际上却自己在幕后操纵,控制地盘和军队……看来刘繇这一招,也确实不可谓不高明。等到他彻底控制豫章之地以后,也完全有机会重整旗鼓,并出兵向东,与孙策再战……

不过,刘繇的扶植朱皓的计划,却很快出了岔子。这一次,是他自己后院起火,被部将笮融突然发难,杀死了朱皓,并自立为豫章太守。这一下,自然是惹恼了刚在豫章立足,尚且未稳的刘繇,引发了双方之间的大战……

三国中只能被孙策刷战绩的草包诸侯:三国演义弱化的宗亲刺史刘繇


据史料记载,这一战刘繇虽然一开始不敌,但还是很快就缓过劲来,召集了更多的兵马,很快打败了笮融的叛军。笮融抵不过刘繇,逃进了深山之中躲避。而刘繇这时候又大张旗鼓地发出了,对笮融的悬赏通缉令……最终笮融被当地山民所杀,头颅也献到了刘繇的帐下。

(《三国志-吴书-刘繇传》记载:笮融先至。杀太守朱皓,入居郡中。繇进讨融,为融所破,更复招合属县,攻破融,融败走人山。为民所杀)


三国中只能被孙策刷战绩的草包诸侯:三国演义弱化的宗亲刺史刘繇

只不过,虽然干掉了笮融这个叛徒,但是刘繇原本所定下“占据豫章,徐图将来”的计划,也随着朱皓的被害,而就此被打破。

再加上他麾下最为得力的谋士许劭,也已经去世,使得刘繇身边,再无出谋划策的高人……

当然,更为严重的是,刘繇本人也在这个时候病倒了。也许是之前的几度征战,风餐露宿且戎马倥偬,拖垮了他的身体。再加上笮融的反叛,更使得他怒火攻心……于是,刘繇就这么一病不起,不足数月时间,便一命呜呼,终年仅42岁……

(《三国志-吴书-刘繇传》记载:繇寻病卒,时年四十二。)


三国中只能被孙策刷战绩的草包诸侯:三国演义弱化的宗亲刺史刘繇

写到这里,我们也算是大致了解清楚了,刘繇这个人物的生平,以及他在汉末三国时代,所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应该说,相比于演义小说上那个屡战屡败,被孙策所轻松打跑的软蛋角色相比,历史上真实的刘繇,其实形象要丰满很多。

至少,他作为东汉王朝的宗室子弟,并没有纨绔子弟那种骄奢淫逸、鱼肉百姓的恶习。相反,他还颇具正义感,为官清廉刚正,不畏强权,敢于声张争议。这在贪污成风、且吏治腐败的东汉末年,算得上是一股清流。

而且,他也具备相当的才能,年轻时就胆略过人,敢于冒险;之后孤身入主扬州,豫章等地,在短时间内拉起自己的人马,并能具备相当的战斗力,令强如袁术、刘表这样的对手,都不敢小视。


三国中只能被孙策刷战绩的草包诸侯:三国演义弱化的宗亲刺史刘繇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刘繇这个人身上的不足之处。他的军政能力并没有强到出类拔萃的地步。在战场上遇到像孙策这样的战神,他只有战败逃命的份。

在政治上,他也缺乏一些足够聪明的手段,来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

别的不说,当初他入主扬州,原本是在吴景、孙贲等人的支持下,才能在曲阿站稳脚跟。然而当刘繇与袁术开战过后,却忌惮这二人是袁术当初所任命的人,将他们驱逐至江北历阳(今安徽和县),等于是自损实力,自断一臂。

试想,如果是曹操、刘备这些人,肯定是会尽可能去笼络吴孙二人,并许以更大的好处,让他们率兵为自己作战。而不是因为疑心所致,反而将二人推向对手的怀抱……而且,孙贲还是孙策的堂叔,如果能好好拉拢他,就能够成为自己对抗孙策的一张好牌,不至于后来在战场上,被其毫不留情虐杀。


三国中只能被孙策刷战绩的草包诸侯:三国演义弱化的宗亲刺史刘繇

到了豫章之后,他既然定下了以朱皓为门面,并徐图发展的计划,那就应该好好保护这颗重要的棋子。而刘繇又因为对手下人的“失察”,而导致笮融发难,杀掉朱皓,令他的计划重重受挫……

或许,还是陈寿在刘繇的传记末尾,对他的评价最为贴切。大致意思是说,刘繇整饰与磨练自己的名声的品行,喜欢判定对错,点评人物。至于在天下大乱的乱世里,割据一方,招揽人才,却实在不是他所擅长的方面……

(《三国志-吴书-刘繇传》记载:刘繇藻厉名行,好尚臧否。至于扰攘之时,据万里之士,非其长也)

这段点评,也基本上代表了后世其他人,对于刘繇的评价:


三国中只能被孙策刷战绩的草包诸侯:三国演义弱化的宗亲刺史刘繇

王朗:刘正礼昔初临州,未能自达,实赖尊门为之先后。用能济江成治,有所处定。践境之礼,感分结意,情在终始。后以袁氏之嫌,稍更乖刺。更以同盟,还为仇敌,原其本心,实非所乐。康宁之后,常愿渝平更成,复践宿好。一尔分离,款意不昭,奄然殂陨,可为伤恨。知敦以厉薄,德以报怨,收骨育孤,哀亡愍存,捐既往之猜。保六尺之托,诚深恩重分,美名厚实也。

诸葛亮: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

司马彪:岱、繇皆有隽才。

郝经:繇亦宗英,材匪戡难。乃启孙氏,三辰肇判。遂俾昭烈,卒莫完汉。

田余庆:至于刘繇本人,本非封疆之才,在江东既无治乱安邦长策,又乏强大后盾。他以儒生外镇,只是汉朝风化所被、正朔所行的一种象征,别无其他作用。

…………………………………………………………………………………………


三国中只能被孙策刷战绩的草包诸侯:三国演义弱化的宗亲刺史刘繇

或许,如果我们总结点评下来,刘繇这个人物,也就是简单的八个字:确实有才,却非大才。

在汉末三国的乱世之中,他多少有些亮点表现,却终非是能够割据一州,且成为一方诸侯的水平。

而且他去世较早,未能赶上后来群雄割据,并四方征战的时代。所以导致他在史书上留下的事迹不多,也不够显眼。再加上演义小说中,掐掉了他年少勇敢,且为官清正的早期经历;隐去了他占据豫章,并扶立朱皓的后期故事;只留下他在扬州作战,被孙策大败的剧情,可谓是大大加深了,对他“低能”方面的渲染……


三国中只能被孙策刷战绩的草包诸侯:三国演义弱化的宗亲刺史刘繇

受此影响,在后来的相关文艺作品和电玩游戏中,刘繇的设定也往往都很低:

知名桌游《三国杀》中,刘繇作为扩展包中的一张武将牌,仅有“戡难”这一技能;而且基本上属于是自爆献祭流,用血量换对方的手牌……

国产著名策略类游戏《三国群英传2》中,刘繇的设定更是低能到了极点。武力智力加起来才刚到100,武将技配置简直弱到了爆,甚至比刘禅都差一些,基本上只能用于守城跑钱,完全派不上战场。

客观来说,如此垃圾的设定,自然是不符合史实的。

历史上真实的刘繇虽然才能有限,且征战失败,但至少他还是在“为官”这一块,尽量做到了自己的职责,也没有做出什么天怒人怨的暴行。这在杀戮成风、屠城上瘾、视人命如草芥的东汉末年,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品质。


三国中只能被孙策刷战绩的草包诸侯:三国演义弱化的宗亲刺史刘繇

写到最后,我们再来探讨一下,刘繇名字的正确读音,到底是应该念“刘yáo(徭)”、“刘yóu(油)”,或是“刘zhòu宙”呢?

这里,我们还是要看“繇”这个字,在不同各种读音的情况下,到底代表什么意思。

读yáo,同古字“徭”,代表徭役、劳役等。个人觉得刘繇出生豪门,他的父母在取名的时候,应该不会想着这孩子长大以后去服徭役什么的……

读yóu,同古字“尤”,代表从、由、自等意思(繇膝以下为揭,繇膝以上为涉——《尔雅》),作为名字还是可以的;

读zhòu,则同古字“宙”,是古代占卜所用的文辞。作为名字来用,似乎也并非不可……

所以,关于刘繇的名字到底怎么读,大家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三国中只能被孙策刷战绩的草包诸侯:三国演义弱化的宗亲刺史刘繇

PS:关于“刘室三牧”的说法,除了刘虞(幽州牧)、刘表(荆州牧)、刘焉(益州牧)的版本外;还有一种解释是,指代统治南方三州的刘表(荆州牧)、刘焉(益州牧),刘繇 (扬州牧)三人。

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呢?

其实个人觉得,无论能力水平还是历史影响力,刘繇都是无法与刘虞刘表刘焉三人所比的。毕竟他当过所谓的“扬州牧”,仅仅只是李傕郭汜等人,借助朝廷的名义,而给他的的官职。


三国中只能被孙策刷战绩的草包诸侯:三国演义弱化的宗亲刺史刘繇

他在扬州的一两年时间里,大部分精力都是在和袁术孙策等人打仗,并没有真正完整统治过扬州,也说不上什么治绩,就更别提对当时天下的大势,起到过什么作用。

而刘虞刘表刘焉三人,都是名副其实的真正管理和治理过一个大州,而且对当地的侵染相当深,甚至对于历史的走向,也有一定的影响。

三国中只能被孙策刷战绩的草包诸侯:三国演义弱化的宗亲刺史刘繇


所以,刘繇其实和刘虞、刘表、刘焉三人相比,还是有相当差距。如果硬要把他也当做“刘室三牧”之一,还是高看了他的……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Tags:刘繇   三国   孙策   三国演义   三国志   扬州   我在宫里做厨师   刘邦   砀山   举孝廉   太史慈   袁术   焦作县级融媒   刘表   刘肥   刘备   韩馥   笮融   济南   刘岱   陈寿   小说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