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新知」长城如何建成?长城是一堵墙么?长城是古代的国界么?(长城的由来50字)

网络整理 2022-04-06 最新信息

长城是我们中国人非常熟悉的文化符号,比如小时候,就对这个粉色的长城印象特别深,毕竟去小卖部买零食就靠它了。

「新知」长城如何建成?长城是一堵墙么?长城是古代的国界么?

长城除了明显的现实符号意义之外,更是承载着我们无数的历史记忆,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象征。但是,我们很多人都没有真正了解一下长城 。比如我们经常就会遇到过一些问题:“长城就是一堵墙吗?”“长城是古代中国的国界吗?”“长城打仗的时候,真的能拦住游牧民族吗?”“今天我们保护长城的意义,除了鼓励人们放假的时候去爬山,还有什么别的吗?”等等

所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将用两期视频的时间,认真、详细地聊一聊我们的长城,讲一讲现在公众看待长城的时候,会有哪些习惯性的“误区”;我们又可以借助哪些历史研究的成果,全面、客观地认识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

喜欢的童靴,别忘了点赞关注哦,谢谢大家。

我们先来探讨第一个问题:“长城就是一堵墙吗?”

当然不是。最直接的原因是,长城不仅仅是“一堵”墙,它是在不同时期分别修建的很多道防线在今天的统称。

比方说,我们都知道秦始皇抓壮丁修长城,和孟姜女哭倒长城的传说故事。那么,我们现在看到的长城,真的是秦始皇主持修建的吗?

事实上,并不是。

历史上很多朝代都修过长城,秦始皇不是第一个,当然也不是最后一个。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几大诸侯国就在修建自己的长城了。然而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他做了一项很伟大的归纳整合工作。秦始皇将秦朝北部边界的燕长城、赵长城和秦昭王时期修建的秦长城加以补修和扩展,将北部边境的防线连成一条,这才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万里长城。

「新知」长城如何建成?长城是一堵墙么?长城是古代的国界么?

而随后,又有很多个朝代修筑了长城,比如,今天我们见到的绝大多数长城,尤其是被开发成重点景区的长城,大部分都是明代留下的长城遗址。而其他朝代的长城遗址,包括一部分秦长城的遗址,也保留下来很多,有的甚至是集中性地保留在一起。比如张家口的张北县,有一个地方叫做“野狐岭”,目前学者已经确认,这里存在赵、秦、汉、北魏、明五个朝代的长城,但是还有一些新发现的长城,从建筑工艺上来看,并不属于以上这几个朝代。也就是说,在这里至少能够看到“六代长城”的奇观。甚至在一些区域里,可以看到有五道不同朝代的长城并行排布,可以算作是“长城博物馆”了。

「新知」长城如何建成?长城是一堵墙么?长城是古代的国界么?

学者们判断长城出现的朝代,主要有三种方式:

第一种是通过历史文献的记载,可以大概确定,每个朝代分别在哪里修过长城。

第二种则是通过研究长城附近留下的考古遗迹,比如,有没有碑刻材料,有没有同时期留下的可以确定年代的历史建筑,等等。

而最直接的是第三种,通过对长城建筑工艺的判断,来确定长城的修筑年代。随着建筑技术的进步,不同朝代修筑长城的工艺也是不一样的。

说到修筑长城的工艺,现在市面上流行着一种说法,叫“明朝之前的古长城都是土墙,有包砖的就是明长城”,其实也不尽然。在中国历史上,确实出现过版筑夯土墙、草墙、土坯墙、堆筑墙、石砌墙、砖砌墙等不同的长城修筑技术。但是,这并不代表这些修筑技术,只是随着朝代的变化而变化的,这其中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因地制宜”。

长城墙体在建造过程中,跨越了许多种不同的地形地貌,而因为所处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和防线重要性的不同,就算是同一个朝代的长城,也会采用不同的修筑方式。

首先,土质墙体是最常见的一种长城建筑形式,包括明代,大多数的长城也是采用土质,或者是土质与其他材质混合而成的墙体。但就算都是土质墙体,在建造过程中,也会分成板筑夯土、堆筑、土坯砖等不同的建筑工艺。

板筑夯土,就是用木板固定出“模具”之后,将筛选过的土壤倒进去,再拿沉重的夯具将它“夯实”,砸出一道密度足够高的坚硬墙体。因为板筑夯土技术简单有效,所以是最常见的长城建筑工艺,目前存留下来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长城,都是采用板筑夯土的工艺进行建筑的。尤其是在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等地,这里土质细腻,适合建造夯土墙体。

「新知」长城如何建成?长城是一堵墙么?长城是古代的国界么?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泥土都适合拿来夯的。如果泥土不够细腻,掺杂着太多沙石的话,再用力的夯,也不会将它们夯实,反而会夯散架。所以一些地区,会采用“堆筑”的形式进行建设。

堆筑,说白了,就是把土挖出来,堆成一道坡,然后就把坡当作长城来用。这种工艺看起来就很敷衍,实际上也是如此,今天存留下来的堆筑墙体非常少,主要是在甘肃、陕西境内的一些隋代长城。这些长城很难辨认和保护,远远看过去,就像是一道天然的土垄,如果不仔细分辨土质剖面的话,很难相信这就是古人修建的长城。

「新知」长城如何建成?长城是一堵墙么?长城是古代的国界么?

还有一种相对少见的工艺,叫土坯墙,是先把土捏成形状规则的土坯,然后把这些土坯垒成墙体。土坯一般是四四方方的,形状很像砖块,所以有些人会将它俗称为“土坯砖”,但是从性能上来说,由于土坯没有经过烧制,它的坚硬程度远远不如砖块,甚至堆叠之后还会有缝隙,坚硬程度还不如夯土,所以应用范围也很窄,主要出现在河西走廊地区,尤其是在敦煌等处的汉代长城烽火台遗址上。

「新知」长城如何建成?长城是一堵墙么?长城是古代的国界么?

除了土质墙体之外,石头也是常用的长城建筑材料。尤其是在东北、华北等地区的崇山峻岭中,就分布着大量的石砌长城。相对来说,石质墙体显然要比土墙更加坚固,所以在方便采石的山区,可以直接开采山体,就地获取石材,一般会在夯土墙的外侧,再叠砌一些石块,对墙体进行保护。甚至在那些纯粹的石质山区,山都是光溜溜的石头山,找地方挖上一捧土,比凿石头都困难。这样的话,就会采用毛石堆砌的方式,里面填上小石头,外面搭上大石头,搭建出纯石质的墙体。

「新知」长城如何建成?长城是一堵墙么?长城是古代的国界么?

而在甘肃、宁夏、内蒙古西部等干旱区域,还运用过一种非常有区域特色的长城建筑工艺,叫做“草墙”。这种工艺最早出现在汉代,是在建筑过程中,先用芦苇、红柳等植物枝条搭成框架,再灌入沙石或摆入土坯砖,靠植物和沙石相互叠压构筑的墙体。这样做的原因是,这些地区主要是平坦的荒漠戈壁滩,风沙很大,地质构造也不太稳定。如果单纯拿当地的沙石建造长城,日常损耗将会非常严重。而有了植物搭成的框架之后,墙体就会稳定得多。

「新知」长城如何建成?长城是一堵墙么?长城是古代的国界么?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砖墙。虽然烧砖的工艺出现比较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被拿来砌墙了。但是由于烧砖的成本较高,所以根据目前的研究表明,直到明代,才开始真正出现包砖的长城城墙。所以,“包砖的是明代长城”这句话,目前来看是没有错的。但是,就算是明代,绝大多数的长城,仍然采用着传统的夯土、堆石等建筑工艺。采用包砖技术修筑的长城,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比如山海关、嘉峪关、八达岭、居庸关等等。

「新知」长城如何建成?长城是一堵墙么?长城是古代的国界么?

既然砖砌的长城只是明代长城中的一小部分,那么,为什么我们会习惯性地以为,长城就应该是包砖的形象呢?

其实,我们会发现一个共性,就是这些包砖修筑的长城,在今天都成为了热门景区。毕竟,无论从防御效果还是观赏性来说,明代的砖砌长城,都是长城建筑艺术的巅峰,也是我们今天最值得骄傲的长城建筑符号。

只是从务实的角度,今天的我们应该打破这种“刻板印象”,也将目光关注到那些样貌相对朴实,但存在更为广泛的长城形象当中。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我们对于长城知识的了解,也可以推动社会更加全面地保护长城遗产,更好地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这道文化符号与精神象征。

那么,我们回过头来讲,长城,只是很多道“墙”吗?

当然不是。

我们单看今天长城的名字,叫做“长城”而不是“长墙”,其实也是暗含了他的内涵。真正完整意义上的长城,除了一道长长的墙体之外,还由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城堡组成。现在对于长城的研究,有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叫做“长城防御体系和军事聚落的综合研究”,就是将长城和附近的军事防御建筑,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和保护的。

就比如说“天下第一关”山海关,其实很多人对山海关“天下第一关”的来历会有一个误解,认为它是因为在明代长城的最东端,才被称为是“第一关”的。而实际上,明代的长城在辽宁境内也有广泛的分布,目前公认的明长城东端起点,是丹东的虎山长城。我们从实际的角度来讲,山海关被誉为“天下第一关”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非常险要,军事地位非常关键,而且经过明朝两百多年的建设后,附近长城沿线遍布着密密麻麻的军事防御建筑,形成了一套非常完整的防御体系,这才使它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关”。

所以,我们接下来就以山海关为例子,讲一讲这里以长城为中心,出现了哪些典型的军事防御建筑。

「新知」长城如何建成?长城是一堵墙么?长城是古代的国界么?

首先,山海关本身就是一座城池。洪武十四年,明太祖朱元璋派手下的开国大将徐达前往河北地区,主持修建了山海关城。根据嘉靖《山海关志》的记载,山海关城的周长八里有余,高四丈一尺,还用的是包砖的城墙,是北京城以东最大的一座军事要塞,“城号高坚者,此为最大”。

山海关城共有四座城门,而在每一座城门外面,都套着一个迷你的小城,这个被称为“瓮城”。“瓮城”取的是瓮中捉鳖的意思,即使攻城者攻破了外面瓮城的城门,在闯进瓮城之后,反而会落入守城将士的包围圈,可以说是易守难攻。

「新知」长城如何建成?长城是一堵墙么?长城是古代的国界么?

而在这座雄伟城池的基础之上,它的东西两端还建有两座罗城,南北两侧又建有两处翼城,在外围还有两座哨城,名为“威远城”和“宁海城”。其中,威远城坐落在城东一公里的欢喜岭上,可以远眺东边的关情;而宁海城则位于城南四公里的海滨地带,登上宁海城上的澄海楼,就可以眺望大海了。今天,宁海城这里,是一处叫做“老龙头”的著名景点,长城在这里继续向南延伸,深入海中,就像海龙王的头一样,所以被誉为“老龙头”。

「新知」长城如何建成?长城是一堵墙么?长城是古代的国界么?

而在山海关城以北,还有一处著名的景点叫做“九门口”,这里之前被称作“一片石关”,也是一处重要的关隘,因为要跨越九江河,砖砌的长城在这里特意修了几个“门洞”用来过水,所以被称为是“水上长城”。

「新知」长城如何建成?长城是一堵墙么?长城是古代的国界么?

在从“老龙头”到“九门口”这条共计二十六公里的长城线上,就是以山海关城为中心,构筑了七座城池和十大关隘,还有一百来座敌台、城台、烽火台等小型军事防御建筑。明嘉靖年间的《山海关志》中,有一幅名为《山海抵黄花镇总图》的古地图,上面总共绘出了大大小小长城关口120余个,和关营、堡寨130余个。

「新知」长城如何建成?长城是一堵墙么?长城是古代的国界么?

为了更好地起到防御效果,人们还在长城墙体外侧设计了一些巧妙的防御手段。根据记载,在山海关附近就有“铲偏坡”、“凿品坑”、“塞隘口”、“种树木”四种常见的防御“小计策”,目的都是“限制虏马”,不让游牧民族的马匹快速冲到长城脚下。

“铲偏坡”又被称为“拦马墙”,是在地势相对平缓的地方,对长城墙体外侧的山体进行铲削,并且挖取比较深的濠沟,人为增大地形坡度。

“凿品坑”则是在长城墙体以外的平坡处,凿出“品”字型排布的深坑作为陷阱。

“塞隘口”就是在那些狭窄的山口处,用树枝、荆条、石头等材料设置障碍物,强行挡住通行的道路。

最后的“种树木”就很好玩了,顾名思义,就是古代的植树造林活动,在长城以外的山坡上,广泛地播下了榆树、柳树、桃树、杏树等树木的种子。不过当时种树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环保,而是希望茂密的树木可以限制骑兵前行,毕竟马儿还是擅长在草原奔跑,到了树林里,行动就没那么方便了。

「新知」长城如何建成?长城是一堵墙么?长城是古代的国界么?

除了这些之外,我们还要考虑军营、堡寨、驿站等等和军事防御有关的建筑,以及建设和运用这些防御建筑的将领和士兵。将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之后,才是一套真正完整的“长城防御体系”。

那么,山海关附近这套雄伟的长城防御工事,又是怎么建成的呢?这就要聊到明代的军事政策和边疆政策,和一位叫戚继光的民族英雄了。

但是这些,我们就留到下期来详细地介绍啦。最后再次恳请大家,别忘了点赞关注喔,我们下期再见。

Tags:建筑   我在宫里做厨师   秦始皇   明朝   考古   孟姜女   技术   隋朝   汉朝   敦煌   秦昭襄王   文化   秦朝   春秋时期   北魏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