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潘仁美害死了杨继业?谁忠谁奸?其实我们误会了一千多年(杨宗保怎么死)

网络整理 2022-05-23 最新信息

有些历史真相往往颠覆我们的认知,让世人无比惊诧甚至是无法相信,但史实就是如此,评书、演义戏曲终归是传说,不是真正的历史。

潘仁美害死了杨继业?谁忠谁奸?其实我们误会了一千多年

金刀令公杨继业(杨业)

比如《杨家将》中的大奸臣潘仁美和大忠良杨继业,就是典型的例子,是两个被人们津津乐道了上千年的的典型。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历史真相和我们一代代口碑相传的大相径庭。

在评书、演义、曲艺以及各种流传下来的故事中,潘仁美是个十恶不赦的坏人,是北宋初年有名的奸臣,专门与忠良杨家作对。他的女儿是贵妃,所以他是皇亲国戚,既是国丈又是太师,官居一品。潘仁美为人阴险歹毒,祸乱朝纲。他的三个儿子,也都是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无事生非,欺压良善。而杨继业,却是大宋朝第一忠臣,且满门英烈,七郎八虎都为朝廷尽职尽忠,大郎、二郎、三郎、六郎、七郎都为国家捐躯,精忠报国,一门忠良。所以论“忠勇”,可能只有南宋岳飞能与之相提并论。

潘仁美害死了杨继业?谁忠谁奸?其实我们误会了一千多年

潘仁美(潘美)

杨家男丁都身死后,杨门女将巾帼不让须眉,佘老太君80岁的高龄,当朝廷有难时,依然披甲挂帅,率领十二寡妇为国出征。杨家三代杨宗保,娶妻穆桂英,不仅武艺高强,且忠心耿耿,屡次大败辽兵。杨家四代杨文广,烧火丫头杨排风,个个都是英豪,都是国家栋梁。这真是,在天波府,没有平庸之辈,连丫鬟、佣人、厨房丫头都是精忠报国的人才。而天波杨府,也被皇上御赐为“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之地。

潘仁美害死了杨继业?谁忠谁奸?其实我们误会了一千多年

天波杨府

而真实的历史却是: 潘仁美是北宋开国大将潘美,战功卓著,忠心耿耿,与曹彬一起,都是宋太祖、太宗时期的名将和栋梁之才,为北宋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不朽之功;而杨继业却恰恰相反,他本名叫杨业,是北汉降将,投降北宋后才被太宗重用

潘美(925年——991年)

潘美是河北大名府人,字仲询,北宋开国名将,也是宋太祖赵匡胤的铁杆兄弟。从后周开始,他就是与赵匡胤平起平坐的大将,曾率军灭南汉、南唐,先后担任各种重要职务,有团练使、节度使、市舶使、转运使、招讨制置使、忠武军节度使、代国公、韩国公。公元991年,潘美病逝,被赠中书令,谥号武惠,配飨太庙。宋真宗时,追封潘美为郑王。明洪武21年,从祀于帝王庙,享尽哀荣。

潘仁美害死了杨继业?谁忠谁奸?其实我们误会了一千多年

监军王侁

因此,潘美是北宋初年赫赫有名的大将,是武将中的代表,与大将曹彬齐名。他和赵匡胤一样,都是后周太祖郭威、世宗柴荣手下的大将。赵匡胤陈桥兵变,得到了潘美的全力支持,并在北宋建国之初南征北战、东讨西伐,所以他是北宋的开国第一功臣。

潘仁美害死了杨继业?谁忠谁奸?其实我们误会了一千多年

潘美

杨业

杨业(?——986年),原名杨重贵,陕西神木人,其父杨弘信为北汉麟州刺史,所以杨业被北汉世祖刘崇赐名刘继业。杨业善于骑射,有勇有谋,北汉政权建立后,他追随刘崇建功立业,先后出任并州指挥使、建雄军节度使,号称“无敌”,深得刘崇信任重用。宋太宗灭亡北汉时,杨业归顺(也可以说是投降)大宋,又被太宗信任,先后拜赐郑州刺史、右领军卫大将军、云州观察使、代州刺史等。

潘仁美害死了杨继业?谁忠谁奸?其实我们误会了一千多年

宋太宗赵光义

其实,说杨业是忠臣也能说得过去,但得站在大宋朝的角度去看,假如是北汉人,毫无疑问,会认为杨业是个妥妥的叛徒、卖国者。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确实是个能人,不仅有魄力,文武双全,而且肚量大,能容人,心胸开阔。而太宗赵光义,也是一位具备文韬武略的明君,文能安邦,武能定国,他们对待降将,格外优待,不仅不怀疑,还授予其官职地位,给予实权,放心大胆地使用,所以前朝遗留的文臣武将以及北汉、南唐等国家投降过来的将领们,都忠心耿耿,不会再生异心。

潘仁美害死了杨继业?谁忠谁奸?其实我们误会了一千多年

杨令公

杨业就是如此,为报答太宗知遇之恩,杨业对大宋很忠心,直到他在陈家谷战败,被辽军生擒,他拒绝诱降,绝食三日而亡。这次他坚持了气节,没有投降辽军。其四子杨延玉、部下贺怀浦、王贵等人都战斗到最后一刻,力竭而死。

实际上,杨业与潘美虽然同朝为官,却没有啥交集,唯一的一次交集,就是北宋在雍熙三年的那次北伐。太宗错误地估计形势,想趁辽国皇帝刚死,新君年幼,朝纲混乱之时,一举收复中原王朝丢失已久的燕云十六州。实际上,赵光义看错了,辽国有个萧燕燕,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萧太后,此女非常厉害,文韬武略、眼界格局、政治手腕、治国理政之策略和能力都不输历代皇帝,在她有生之年,曾数次大败北宋。

潘仁美害死了杨继业?谁忠谁奸?其实我们误会了一千多年

杨业挂帅出征

事实证明,北宋的这次北伐,损兵折将,得不偿失,导致国力大损,元气大伤。此后,北宋再无北伐之心,也彻底失去了斗志,强宋变成了弱宋,直到“靖康之耻”时被金国灭亡。而杨业就是死于这次北伐中,因为这次出征,杨业所部属西路军,他是副将,随主将潘美出征雁门关。其实说到底,降将终归是降将,赵光义还是有所保留,让号称“杨无敌”、令辽兵闻风丧胆的杨业当副将,而命北宋开国大将潘美做主帅,这就说明了一切。不仅如此,赵光义还命王侁、刘文裕二人为监军,密切监视杨业的动向。所谓监军,权利很大,类似于皇帝所派的代表,有最后决定权,也有先斩后奏之权。

潘仁美害死了杨继业?谁忠谁奸?其实我们误会了一千多年

赵光义(未继位前)

一开始,宋军三路大军进展顺利,先后夺取多座城池。但随即,东路军曹彬所部轻敌冒进,在白沟河被辽军耶律休哥所败,在损失五万人马后退守岐沟关,彻底失去了战斗力。东路军失败,耶律休哥率部进攻北宋中路军田重进所部。辽国太后萧绰带着12岁的儿子圣宗耶律隆绪御驾亲征,率领大军驻守在幽州之北驼罗口,镇守中路,准备随时指挥和接应东西两路大军。辽国虽然在最初慌乱了一阵,而且是在事发仓促,各部大军还没有到位的情况下,让宋军取得了先期的胜利,夺取了多座城池,但在稳住形势后,辽军随即就展开反击。耶律休哥在东线大败曹彬,接着又大败中路田重进,紧接着马不停蹄地西进,与辽国南院大王耶律斜轸所部共同夹击宋军,也就是潘美和杨业率领的西路军。

潘仁美害死了杨继业?谁忠谁奸?其实我们误会了一千多年

辽国赵太后

赵光义得报,已知本次北伐基本上宣告失败,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计划破产。他在下令各军撤退的同时,却给西路军下了一道荒唐的命令:将之前所收复的云、朔、寰、应四州的百姓一道撤回大宋境内,意即给敌人留下无用的空城。赵光义的本意是好的,古代人口是基本,也是两国交战所争夺的重点。再一个,这四个州的百姓本就是宋人,是被辽国所吞并的,自然也是想回到大宋的怀抱。太宗的本意也有安抚黎民百姓的想法。

但皇帝的这道命令,却恰恰是一个愚蠢至极、极度荒唐的命令,战事如此紧张,西路军随时面临着被辽军歼灭的危险,此时此刻,应该兵贵神速,火速后撤,轻装前行。但带着数万百姓这个沉重的“包袱”,宋军行动迟缓,失去了宝贵的时间。

辽兵来势汹汹,士气旺盛,兵锋高涨,危机之下,杨业向潘美建议,应分兵应州吸引辽军主力,为百姓迁徙赢得时间;另外,挑选数千强弓劲弩弓箭手,在撤退的必经之路上埋伏接应,具体是陈家谷和竭谷口这两个易守难攻的隘口。只有这样,才能完成迁移百姓、击退辽兵的任务。

潘仁美害死了杨继业?谁忠谁奸?其实我们误会了一千多年

契丹骑兵

杨业的建议无疑是正确的!他本身长期在北方边境与契丹骑兵作战,经验丰富,深知辽军战略战术及用兵之道。大敌当前,敌强我弱,且敌人都是铁骑,机动灵活,速度快,野战力量远超宋军。杨业的这个计划,就是不与辽兵硬碰硬,而是与敌巧妙周旋,分兵吸引敌人,交替掩护百姓撤退。但杨业的这个计划,却被监军王侁怀疑为有异心,毕竟是投降过来的人嘛,总之得防着点,否则皇帝也不会派他们来当监军了。王侁否决了杨业的建议,主帅潘美则不置可否,关键时刻没有坚决支持杨业,而另一位监军刘文裕也随声附和王侁。

实际上,自杨业归附大宋后,被太宗重用,先后几次升职,早已被北宋边将们所嫉恨,潘美和王侁、刘文裕都对杨业心怀不满,这就注定了杨业的计划即便是非常正确,也无法通过。

潘仁美害死了杨继业?谁忠谁奸?其实我们误会了一千多年

杨家将

王侁道:“我们有数万精兵,难道还需惧怕辽兵嘛?我看我们只需沿着雁门关大路,大张旗鼓地行军,敌人看到了一定会被我军的气势所震慑,定然会害怕万分,不敢轻举妄动,这样百姓才可顺利迁移。”

杨业道:“现在敌强我弱,敌人兵锋正盛,这样干一定会白白地让士兵死伤却完不成任务。”

王侁讥讽杨业说:“将军不是号称‘杨无敌’吗?现在还没看到敌人,就畏缩不前,难道是另有打算?”

潘仁美害死了杨继业?谁忠谁奸?其实我们误会了一千多年

曹王庙里的曹彬像

杨业说:“我不是怕死,只是时机对我们不利,不是与敌决战的时候。况且皇上给我们的任务是迁徙百姓,并不是与敌决战。”

杨业本是降将,最怕别人怀疑他有二心,无奈之下,只得领兵出战。他对王侁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我于心不忍。此次出兵没有胜的把我,但您质疑我为何不死,我应当死在大家前面。”

临行前,杨业恳请潘美预先在陈家谷口设一支伏兵予以接应,潘美答应了下来。实际上,杨业料定此次出战必败,如在陈家谷口有援兵接应,也许还有生还的可能。

潘仁美害死了杨继业?谁忠谁奸?其实我们误会了一千多年

耶律斜轸

杨业被迫出战,正中辽军下怀,耶律斜轸边战边退,将宋军引入埋伏圈,一阵鼓号声响后,辽几万大军四面出击,宋军陷入合围中。杨业率部力战,从早上杀到傍晚,血染战袍,虽然大量杀伤了辽兵,但自身也伤亡惨重,而且敌人是越打越多。杨业率残部杀出重围,辽军蜂拥而至,尾随追击堵截,杨业只得边战边退,向陈家谷方向而撤。

潘仁美害死了杨继业?谁忠谁奸?其实我们误会了一千多年

杨业兵败被俘

然而,当杨业率残部退到陈家谷口时,却一个援兵的影子都没有发现。原来,杨业出战后,潘美在陈家谷口布置了两千弓箭手,但从早晨到傍晚,王侁和刘文裕反复派人登高远眺,渴望争功,却始终没有发现杨业所部的影子。于是二人认为杨业已胜,为了邀功,纷纷往宋朝境内撤退,以便捡拾一点战功。而作为主帅的潘美,无法控制部众,在王侁的游说下,也率部离开,不再等候杨业,陈家谷口没留下一兵一卒。

潘仁美害死了杨继业?谁忠谁奸?其实我们误会了一千多年

耶律休哥,辽朝的战神

陈家谷口是一处险隘,地形狭窄,两侧峭壁耸立,只有中间一条崎岖的小路可以通行。宋军无法快速通过,随即被追杀而至的辽军堵住了去路,再次陷入敌人的包围之中。

仗打到这个份上,杨业明白,他再也无力回天了!看着身边跟随自己多年,浴血奋战、满身伤痕的将士们,杨业落泪了,他说:“尔等都有妻儿老小,不必与我在此同死,赶快逃生吧,我留下来掩护。”但将士们却说啥也不肯离去。杨业叹了口气,再次披挂上阵,跃马杀入敌群,奋力再战,又再次斩杀数百个敌人,但因战马负伤倒地,杨业被摔下战马,被辽兵团团围住,伤重被擒。

潘仁美害死了杨继业?谁忠谁奸?其实我们误会了一千多年

六郎杨延昭

辽国素闻杨业骁勇善战,千方百计地想招降他,但杨业感恩宋太宗的信任,说什么也不从,最终绝食三日而亡。其身边的大将王贵、贺怀浦以及次子杨延玉等人都战死。评书《杨家将》里说,杨继业是兵败,四面楚歌,绝望之际,一头撞向李陵碑而死。这是艺术虚构加工而来,事实上也不会这么凑巧,杨业在走投无路之际,能遇到李陵碑。之所以这样说,还是为了突出杨业的“忠”心报国。

潘仁美害死了杨继业?谁忠谁奸?其实我们误会了一千多年

杨七郎

宋军兵败,杨业战死的消息传到开封,太宗大怒,随即严厉追责,王侁和刘文裕被革职、开除军籍,充军发配至云南。潘美被连降三级,削减俸禄。由此可知看出,杨业兵败,王侁和刘文裕负主要责任,潘美负次要责任,主要是他态度暧昧,犹豫不决,没有支持杨业,有点首鼠两端,缺乏果敢,听信王侁和刘文裕之言,致使杨业兵败而亡。但很快,潘美就官复原职了,后来更是荣华至极,享尽殊荣。

潘仁美害死了杨继业?谁忠谁奸?其实我们误会了一千多年

杨七郎

综上所述,如果硬要说二人谁忠谁奸,那潘美无疑要比杨业“忠”得多。古语云:好马不备双鞍,忠臣不事二主。又云:忠臣不事二主,贞女不更二夫,杨业先追随北汉刘崇,算是刘崇的得力部下,肱骨之臣,国灭兵败后转而投靠大宋,已经不算是清白之身了。但反过来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杨业明智,顺势而为,知道北汉乃昙花一现,进而全力效力于北宋,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开明的选择。

潘仁美害死了杨继业?谁忠谁奸?其实我们误会了一千多年

杨业

所以,上千年的戏剧、评书所流传下来的潘仁美是大奸臣、杨继业是大忠臣的说法是不成立的,是虚构的,他们之间的各种“”也是子虚乌有的事,潘美被迫背的一千多年的黑锅。其实二人之间的交集并不多。但相比之下,论军功、威望及地位,杨业都比潘美要低得多。

潘仁美害死了杨继业?谁忠谁奸?其实我们误会了一千多年

杨业雕像

另外,正史中,杨业只有两个儿子,分别是长子杨延昭(也就是著名的杨六郎)和次子杨延玉,并没有七郎八虎、八姐九妹。六郎之名,是契丹人认为他是上天的“六郎星”转世,并非排行老六。而且,杨家就杨延昭有所建树,到了第三代杨文广,就已经大不如前了!至于杨宗保,在历史上不存在,是杜撰出来的人物。杨家三代之后,再没有出现有名的人物,基本上默默无闻了。水浒传中的杨志,并非杨家后代,他口中所讲的“五侯令公”之后,实难考证,像刘备一样,有傍历史名人狐假虎威之嫌,说不清,道不明。

Tags:杨业   潘美   郭威   赵匡胤   北宋   宋太宗   萧绰   汉光武帝   刘旻   我在宫里做厨师   天波杨府   杨家将   杨文广   王侁   曹彬   南宋   评书   穆桂英   宋朝   周世宗   宋真宗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