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朱元璋为避免宦官干政 在宫门立碑刻有八个大字 为何后来被砸了

网络整理 2019-05-27 最新信息

宦官干政是中国古代王朝的一大病症,许多曾经国力强大的朝代后来都因为宦官当权后的胡作非为而使得朝纲混乱、国力衰退,甚至亡国。从最早的秦朝赵高到东汉十常侍,从唐朝的李辅国到明朝的……因为“大腕”太多,就不列举了。其实早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时候,就为避免内监祸国做了预防措施,他为了让自己的后代能很轻松的管理国家,曾建立一套堪称完美的制度,其中有一项就是严禁内监参与政务,为此他还在宫门口立了一块石碑,上刻有“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用来提醒子孙后代。但是他小看了内监的能力,而且他的提醒也被后代当成了耳旁风。所以在1392年立完碑,仅仅过了五十年,距离明朝建立也不到八十年,就有人看这块警示碑不顺眼而把他砸了,这位牛人就是明朝历史上第一位权阉——王振。

朱元璋为避免宦官干政 在宫门立碑刻有八个大字 为何后来被砸了


不知道当初辛辛苦苦打下大明江山的朱重八在泉下有知会作何感想,恐怕会被气的活过来吧,一是气小小阉人吃了豹子胆了竟敢砸朱老板亲手立的石碑;二是气后代不争气放任阉人不管致使他们跋扈到这个地步。下面要说的是这位王振王先生为何有这样的权利、这样的胆量去砸掉朱元璋立下的石碑。


朱元璋为避免宦官干政 在宫门立碑刻有八个大字 为何后来被砸了


王振是明时期的山西蔚州人,年轻是曾在地方担任教官,但是他对仕途是非常渴望,也非常不甘心当时的平凡生活,于是他便自宫前往宫里谋了一份差事。让他惊喜的是,本来一个教书不是十分在行的教官,在宫里竟然受到了大家(内监)的尊敬,久而久之他的名声渐渐大的起来,竟得到了明宣宗朱瞻基的注意,于是就被派到东宫侍奉太子朱祁镇读书。就因为这段经历,是他与当时的太子,后来的皇帝明英宗建立了深厚感情,也是他命运的转折点。

朱元璋为避免宦官干政 在宫门立碑刻有八个大字 为何后来被砸了


1435年,朱瞻基病逝,太子朱祁镇登基继位,此时的王振在理论上应该立刻能一飞冲天,但是他谋取权利的道路上还有两个障碍,一是张太皇天后;二是朱祁镇的三大顾命大臣。于是他选择了隐忍,七年后张太皇天后病逝,此时三位大臣死了一个,还有两个也年老体衰,完全够不成威胁。于是他行动起来了,先控制了锦衣卫和东厂充当打手,然后又拉拢大臣加入自己阵营补充自己文化水平不高的缺陷。至此他大权在握,朝廷没人敢管他了,虽然有那么几个硬汉不负自己,但也被收拾的没脾气。

朱元璋为避免宦官干政 在宫门立碑刻有八个大字 为何后来被砸了


他决定干两大事,自己的前辈不敢想也不敢干的事,第一件事就是派人把宫门口那块碍眼的石碑给砸了,砸完后没有一个大臣出面指责,而且皇帝也无所谓;第二件事就是实现率军出征,实现留名沙场的抱负。要说这位王先生之所以这样拼命往上爬,为此不惜自宫,目的竟然不是高官厚禄和荣华富贵,他想要的是一个留名青史、建功立业的机会,为此他把目光放在了北边的鞑靼族。他想向昔日明成祖朱棣那样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于是他成功鼓动了朱祁镇御驾亲征扫平北方边界游牧侵袭。1449年,二十万大军从北京出发,但是最后活过来了却没几人,因为他们遭遇了“土木堡之变”,此战中无数王公大臣被杀、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皇帝朱祁镇被俘,不过有一点是个让人高兴不起来的好消息,王振也死于乱军之中。

朱元璋为避免宦官干政 在宫门立碑刻有八个大字 为何后来被砸了


就这样,明朝第一位权倾朝野的大宦官因为作死而丢掉性命。

本文作者:历史上的人和事(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5294052620829196/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朱元璋   明英宗   明朝   明宣宗   王振   明成祖   历史   唐朝   东汉   赵高   山西   十常侍   秦朝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