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皆得善终,三国时期的几位亡国之君

网络整理 2019-06-13 最新信息
皆得善终,三国时期的几位亡国之君

自横扫六合,一统天下的“始皇帝”嬴政以来,“皇帝”取代了昔日的“帝”与“王”,成为中国两千多年来封建王朝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呼。据记载,中国两千余年的历史上,总共出现三百多位皇帝,其中匡正天下,开创盛世的被后世称为明君、雄主,如“秦始皇”嬴政、汉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唐太宗”李世民等,他们是开创王朝之人,亦是扶保江山社稷之人,他们的名字和事迹在史书中记载,成为如今流传千年的传奇。

皆得善终,三国时期的几位亡国之君

▲嬴政一统天下后,认为自己功盖三皇五帝,便首创皇帝制度,自称“始皇帝”,在当时被秦国国民称为“祖龙”

凡事皆有正反两面,既有开创王朝盛世的明君,亦有辜负祖宗基业,葬送江山社稷的无道昏君。中华上下五千年,改朝换代亦非少见,这些失去自己的国土,祖宗的王朝的皇帝,就被称为“亡国之君”,而在历代皇帝中,亡国之君的数量,也不在少数。如轻信赵高,致使大秦二世而亡的秦二世胡亥;少年登基,被权臣王莽夺位毒杀的傀儡皇帝——汉平帝刘衎等等,他们的下场都算不上一个“好”字,不仅亡了国,自己也难逃受辱身死的噩运。像这样悲惨的境遇,可谓是每位亡国之君难以逃脱的命运,但在三国时期,前后出现了四位亡国之君,他们的结局却是一反常态,皆得善终。

皆得善终,三国时期的几位亡国之君

▲秦二世胡亥是第一个亡国之君,他靠赵高篡改始皇帝遗诏,杀兄长,诛功臣上位,最后不得善终,被赵高迫死。

刘协,东汉的亡国之君。初时,灵帝身死,宦官、外戚争斗不休,扶持刘协的一派在此次争斗中大败,未令刘协取得皇位,只得了个陈留王。后因宦、戚争斗,两败俱伤,西凉军阀董卓应邀入京,以“勤王”为名,大军开到洛阳,以此兵力得以掌控汉家朝政大权。董卓把权后,为保全自己的权力地位,就将当时的皇帝,刘协之兄,刘辩废为弘农王,(刘辩是东汉唯一被废黜的皇帝,因在位不逾年,在史学界中,一般不把他看作是汉朝正统的皇帝)而立其同父异母的弟弟,也就是陈留王刘协为帝。

皆得善终,三国时期的几位亡国之君

▲董卓把权,擅自废立皇帝后,东汉政权就已是虚有其表,名存实亡。

当时,董卓据有武库甲兵,国家珍宝,威震天下,朝局之上,谁敢不从?于是刘协登基,自此之后,被董卓挟持号令,当上了一个傀儡天子。但这只是刘协悲惨的帝王路的开端,在王允连接吕布,设计诛杀董卓后,刘协又被攻占长安的董卓旧部,李傕和郭汜所挟持。过了没多久,刘协又被杨奉和董承护送逃出长安,辗转东行。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汉帝刘协入驻洛阳,迁都于许昌。此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协又成为曹操的傀儡皇帝,度过了二十余年。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因曹操去世,其子曹丕继位魏王,逼迫刘协退位禅让,将其降为山阳郡公,保留天子礼仪,以二女嫁于曹丕。

皆得善终,三国时期的几位亡国之君

▲“真忠臣,也要把权,压下奸臣”。——曹操 港漫《火凤燎原》中,另类的忠义之道。

对于一个一生皆被野心家所利用的皇帝,刘协最后虽然仍未能保全高祖的江山社稷,成了东汉的亡国之君,但究其根底,东汉之亡,罪不在刘协,而是因为桓灵二帝失德失政,朝堂上宦戚相斗,国家中战乱迭起,以至于汉朝失势,天下分崩。所以,从九岁开始被董卓拥立为帝,到四十岁时禅位曹丕,这个做了三十余年傀儡的皇帝终于得以脱身朝堂,在当了十八年的山阳公后寿终正寝,曹丕亲自率百官哭祭,以汉天子礼仪葬其于禅陵,谥号为孝献皇帝,即是俗称的“汉献帝”。

皆得善终,三国时期的几位亡国之君

▲刘协九岁登基,当了数十年的傀儡皇帝,在被挟持期间,虽有反抗,却皆告失败,最后如此,亦算善终。

除汉献帝之外,瓜分了汉朝的魏、蜀、吴三国,他们的亡国之君也都得以善终。曹丕篡汉后,没过几年就英年早逝,其子曹叡继位,历经数代后,“三马同食一槽”,曹家天下被司马懿和其二子司马师、司马昭所掌控。最后的曹家皇帝,魏国的第五代皇帝,曹奂在司马昭之子,司马炎篡魏夺权,建立西晋后,被封为陈留王,食邑万户,居于邺城宫室,仍可使用天子旌旗,备五时副车,行魏国正朔,一应待遇皆如魏时,有着上书不称臣,受诏不下拜的待遇,其地位、待遇、结局当是历代亡国之君中最好的一位。不过,曹奂虽然待遇极好,但从“陈留王”这封号中就可见司马家的恶意和嘲弄,《三国演义》有诗叹曰:“晋国规模如魏王,陈留踪迹似山阳。重行受禅台前事,回首当年止自伤。”

皆得善终,三国时期的几位亡国之君

▲这位和汉献帝刘协类似的“魏献帝”曹奂,从二十岁亡国,到五十八岁病死,也算是得享天年。

蜀国的那位,应当是如今最出名的亡国之君,“此间乐,不思蜀”的刘禅。刘禅,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子,三国时期蜀汉的第二位皇帝,在位早期,拜托孤大臣,丞相诸葛亮为相父,支持其北伐曹魏,在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又支持姜维北伐,一直在后方尽力支援,虽无大功,亦无大过。但在诸葛亮死后,执政后期的刘禅,渐渐开始不思朝政,还不顾诸葛亮生前“亲贤臣,远小人”的谏言,越来越宠幸宦官黄皓,令蜀汉逐渐走向衰弱。最后,魏国大将邓艾偷渡阴平,诸葛瞻父子战死绵竹,刘禅在仍有余力抗敌的情况下,不听其子刘谌,及霍弋等人的建议,从谯周之言,向邓艾军投降。

皆得善终,三国时期的几位亡国之君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出师表》诸葛亮

刘禅投降后,被封为食俸禄而无实权的“安乐公”,移居至魏国都城洛阳生活,在此期间,就发生了著名的“乐不思蜀”事件。有一次,司马昭宴请刘禅,在席间故意安排蜀地的歌舞。刘禅身边众人触景生情,想到灭亡的故国,都为之感伤,而刘禅却喜笑自若。后来,司马昭问刘禅:“颇思蜀否?”刘禅竟然答曰:“此间乐,不思蜀。”于是自此之后,司马昭再不把刘禅放在心上,而这位身在魏土的蜀主”安乐公“,就这样在洛阳安度余生,享年六十四岁,在古代帝王中算是长寿的了。

皆得善终,三国时期的几位亡国之君

▲有人说刘禅乐不思蜀是为了令司马昭麻痹大意,然而不顾自身家国名誉,以此求全,岂非已经是亡国之举?

最后即是东吴的孙皓,在亡国之君的同时,他还是一个堪比桀纣的暴君,沉湎于酒色,残暴不仁,是一个昏庸而暴虐的君主。与此同时,他还深信巫蛊之术,曾有人对其言:”庚子年,青盖入洛阳。“(青盖是皇帝的仪仗,意思就是在庚子年,孙皓会占据洛阳,成为一统天下的皇帝)孙皓深以为然。后在天纪四年,公元280年这一庚子年,孙皓果然入了洛阳,但却是以俘虏的身份,这一年,吴国被西晋所灭,孙皓投降,封为”归命侯”,入洛阳居住。

皆得善终,三国时期的几位亡国之君

▲孙皓这个”归命侯”,为顺应天命投降的亡国之君,加在孙皓身上,更是对其”庚子年,青盖入洛阳“的嘲弄。

孙皓虽然残暴昏庸,却不懦弱,在拜见晋武帝司马炎时,司马炎曾指着他的座位说:“朕设此座待君久矣。”孙皓全然不像刘禅一般,反唇相讥道:“臣于南方,亦设此座以待陛下。”何等狂妄,但司马炎并没有和他计较。据《世说新语》载,在一次司马炎宴请众臣的宴会上,他问孙皓:“听说南边人好作《尔汝歌》, 你能现场作一首么?”孙皓也不立身起坐,举起酒杯道:“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寿万春!”由此可见,暴君孙皓虽然多次顶撞司马炎,却都未曾被处置,反而在洛阳过的还不错,宴会也有的去,酒也有的喝。最后,孙皓于洛阳因病去世,时年四十二岁,葬于北邙山。

皆得善终,三国时期的几位亡国之君

▲唐朝李德裕有言:”孙皓虽骄奢极欲,残虐用刑,而自专生杀之柄,不牵帷墙之制,运尽天亡,而后夷灭。“

以上,就是三国时期四位亡国之君最后的结局,他们之所以亡国,原因众多,绝不止在于其一身,只不过是恰好撞上了时代的变迁。然而,在战乱纷飞的三国时期,此四人在亡国之后皆能得以善终,可算是身在帝王家的他们,一生之中不幸中的大幸。

本文作者:国宝武备(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01439728085893645/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三国   唐太宗   三国演义   秦始皇   诸葛亮   曹奂   赵高   汉朝   刘备   秦二世   汉献帝   历史   曹操   刘邦   董卓   东汉   汉平帝   刘辩   刘禅   曹丕   谯周   王允   诸葛瞻   邓艾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