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从唐朝到清朝,古画中的女性形象变化(杨贵妃的画像复原)

网络整理 2022-04-27 最新信息

女性审美的标准,往往会随着时代变迁,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带领大家欣赏各式各样的古代女性典型,包括唐代丰腴健美的宫廷嫔妃,宋代端庄婉约的大家闺秀,还有明、清以後倾向纤细瘦弱的骨感美女。

以二十一世纪的眼光,来重新检视古代女性形形色色的样态,无疑可以拓宽现代人欣赏美的角度。虽然,我们已无法改变古代女性的命运,但却能够透过对她们的了解,调整女性的自我认知,继而使未来的性别关系更加和谐!


从唐朝到清朝,古画中的女性形象变化

《唐人宫乐图》 本幅无作者名款。画女乐十二人,十人围案而坐,中四人正吹奏笙、箫、古筝与琵琶诸乐器。侍立二人中,一人持拍相和,其余众人坐听,状至闲适。此图石渠宝笈原标名元人画,然审其人物体态丰腴,开脸留三白;发髻衣饰、设色、画法皆系晚唐作风。


从唐朝到清朝,古画中的女性形象变化

传为唐,周昉所作《调婴图》

本幅画贵族仕女,头梳高髻、身着长裙、肩披罗帔,是唐代女性的典型装束。人物或携琴、拨箜篌、吹笛、调琵琶、弹奏古筝,雍容自若。乳母怀中婴儿,神情似乎与乐音相呼应,形成闲适优雅的画面。

古代贵族阶层为维护既得利益,十分重视子女教育,《调婴图》即是女性家庭成员,对儿女进行教化的场景。


从唐朝到清朝,古画中的女性形象变化

传为唐,周昉《内人双陆图》。

周昉(活动於西元八世纪末),善画道释人物仕女。此图绘有一双陆桌,桌内有双陆棋盘,本为胡人游戏,玩法以异木为盘,盘中彼此内外各有六梁,故得名。

月牙凳为唐代新兴家具,专为贵族妇女所坐,此凳为典型式样。凳的四角及腿足都有精心雕饰。腿足外侧是直角线,内部为曲线雕花腿,两腿之间形成一个壶门轮廓。此凳座面为竹藤类的编织物,外型装饰追求华丽正与唐代风尚相符合。


从唐朝到清朝,古画中的女性形象变化

《虢国夫人游春图》唐代画家张萱的画作 。原作已佚,现存的是宋代摹本 。此图描绘的是天宝十一年(752年),再现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三姊虢(guó)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的场景。

此画重人物内心刻画,通过劲细的线描和色调的敷设,浓艳而不失其秀雅,精工而不板滞。全画构图疏密有致,错落自然。人与马的动势舒缓从容,正应游春主题。画家不著背景,只以湿笔点出斑斑草色以突出人物,意境空潆清新。图中用线纤细,圆润秀劲,在劲力中透著妩媚。设色典雅富丽,具装饰意味,格调活泼明快。画面上洋溢著雍容、自信、乐观的盛唐风貌。


从唐朝到清朝,古画中的女性形象变化

传为五代,周文矩《仕女图》

周文矩(西元10世纪),建康句容(南京)人。仕南唐后主李煜为翰林待诏,善画冕服车器、人物。用笔细劲曲折,圆润流畅,间作颤动之势,自成一家面目。所绘仕女,虽近承唐代周昉,惟纤细秀丽益有过之。

本幅画梧桐树下,仕女凭栏阅读,旁一狸猫相伴。画中无作者名款,人物衣纹转折刚健,与文矩风格并不似,画题当系后人添附。


从唐朝到清朝,古画中的女性形象变化

传为五代南唐,周文矩绘《合乐图》

从唐朝到清朝,古画中的女性形象变化

周文矩,五代十国时南唐的宫廷画家,句容人。南唐李昪异元年间,已在宫中作画。后主李煜朝任翰林待诏,擅人物仕女,多以宫廷贵族或文士生活为题材,兼画山水、屋木、佛道。绘画风格接近唐代画家周昉而更纤丽,多用颤动的“颤笔”画衣纹,线条挺健又略带抖动和顿挫。宋人称其“用笔深远,于繁富则尤工”。


从唐朝到清朝,古画中的女性形象变化

五代南唐,周文矩《荷亭奕钓仕女图》

绘画亭榭临池,前后碧柳四垂,二女亭中对奕。亭外池荷盛开,翠叶田田。仕女或倚栏垂钓或持扇观荷,一派夏日悠闲景象。通幅屋界、衣饰刻画精细,粉花绿叶着色清丽,本幅旧传为南唐周文矩之作,唯笔墨、器用皆显露出明清习气。


从唐朝到清朝,古画中的女性形象变化

宋,李嵩《听阮图》

本幅画庭园里绿树成荫、花朵绽放,一文士手持拂尘,倚坐在榻上纳凉,聆听着女乐拨阮,身旁另有一美人拈花,两名丫鬟焚香、挥扇。榻上和案头复罗列了供玩赏的器物,景境於闲适优雅中,刻划出古代文人与女性的生活剪影。 旧题作者是李嵩(活动於1190-1264),但画中人物造型和笔墨均更近於杜堇(活动於1465-1505),故推断年代应在明代中期。

从唐朝到清朝,古画中的女性形象变化

宋人 《宫沼纳凉图》

本幅画白石栏杆环抱莲池,宫人赏荷纳凉。女子倚靠几案翘脚闲坐,神情淡定若有所思。男侍持长柄障扇,扇面饰有凤鸟,显示女子位列后妃的尊贵身分。左侧矮桌上摆置丰盛的消暑饮品和点心,几案上被搁置的团扇,形单影只,彷佛欲藉此诉说宫中清冷,暗喻自己是由夏入秋的团扇。虽旧题为宋人,但家具形制较近明代。


从唐朝到清朝,古画中的女性形象变化

宋人,徽宗后,欽宗后半身像

本幅无款,右幅画徽宗后,左幅画钦宗后。两后均头戴冠花钗冠,两侧有下垂的博鬓,并以龙纹做装饰。面部化妆相当淡雅,但在额头、鬓角和两颊,贴有珍珠花钿。身穿朱领蓝衫,上绣金龙和摇雉,描绘极见细腻富丽。

两后在靖康之难中(1127),遭金人挟持,相继客死异乡,境遇悲惨。尽管衣饰华丽,眉宇间,依稀隐现内心不安的情绪。


从唐朝到清朝,古画中的女性形象变化

元人,元世祖后,元順宗后半身像

本幅无款,作者待考。右幅画世祖后,左幅画顺宗后。两后头顶所戴的罟罟(gǔ)冠,与画成一字的眉型,是极为吸睛的元代妆容。 此类半身像,具有底稿的功能,可据以绘制全身的立轴像。元代画宫廷御容,结合中原传统与域外风格,人物脸型饱满浑圆,双颊泛红,五官特色鲜明。衣领边饰,采用伊斯兰风的「纳石失」织金锦,尤其精致华丽。

从唐朝到清朝,古画中的女性形象变化

元人画《梅花仕女》

梅花树下,美人持镜,专注地妆扮着自己,额间有梅花形「花钿」为饰。相传南朝宋武帝(420年-422年在位)之女寿阳公主,某日在屋檐下假寐时,刚好有朵梅花掉落到她的额头上,醒后犹在额间。宫中女眷纷纷起而仿效,而掀起一股「梅花妆」的流行风潮。 本幅旧标为元人之作,但从仕女形象,及衣纹线条的特质来推断,应当是明代中期以后,受到杜菫、唐寅等人所影响的画家所为。

从唐朝到清朝,古画中的女性形象变化

明,唐寅,仿唐人仕女

据《云溪友议》所载,唐人崔涯以文采驰名扬州,诗词深得赞赏。名妓李端端曾向崔涯求诗,获赠诗句「一朵能行白牡丹」。画中男子坐於榻上,凝视屏风前手持白牡丹的女子,正是李端端与崔涯相晤的情景。 此作内容虽然以唐人的风流韵事为依据,实际则反映出中晚明时期,士人与艺妓间频繁交往的文化现象。


从唐朝到清朝,古画中的女性形象变化

明,唐寅《嫦娥奔月》。

唐寅(1470-1524),字伯虎,江苏吴县人。师承周臣而青出於蓝,位列明四大家。


从唐朝到清朝,古画中的女性形象变化

明,唐寅,画班姬团扇。

本幅取材自《怨歌行》,班婕妤(公元前48年-公元6年)手持纨扇,独自在棕榈树下悄然伫立,神情怅然若有所思,前景以蜀葵花点出夏末秋凉的时令。作者透过景境与人物的巧妙配搭,深刻描绘出画中人的感情和际遇,让观画者得以超迈时空,共感汉代美人的沧桑与情痴。


从唐朝到清朝,古画中的女性形象变化

明代仇珠绘《女乐图轴》

从唐朝到清朝,古画中的女性形象变化

此图是一幅工笔重彩仕女画,表现的是贵族女子各执乐器,在殿宇前的地毯上配乐演奏的情景。周围站立3位女子,或侧耳倾听,或低声言谈,巧妙地营造出“听”的动感氛围。通过此图可见贵族女性在演奏时愉悦的心境,以及她们闲适高雅的游乐生活状态。


从唐朝到清朝,古画中的女性形象变化

清,钱慧安《瑶仙献瑞》。钱慧安(1833-1911),字吉生,号双管楼主,宝山人(今上海)。画风融入西洋技法,为海派着名人物画家。

本幅画仙女蟠桃献寿,寓意吉祥,是民间典型的祝寿题材。女仙衣纹线条遒劲有力,人物神态表情娴雅,画家虽然自称是模仿明代白阳山人陈淳(1484-1543)的画法,表现方式则是依照自己意思,带有鲜明的个人与时代色彩。


从唐朝到清朝,古画中的女性形象变化

清,冷枚《耕织图》。冷枚(活动於17世纪後期至18世纪前期),山东胶州人,师从焦秉贞(活动於1689-1726年间),善人物界画,尤精仕女,画风工丽妍雅,於康熙、乾隆朝供职内廷。

耕织图题材始於南宋,描写性别分工的古代农业社会,男耕女织各司其职。康熙年间焦秉贞奉诏重新编辑并镂版刊行,冷枚以焦图为蓝本,采西方透视与凹凸阴影法绘制,并赋予明丽色彩。


从唐朝到清朝,古画中的女性形象变化

清人,油画像。本幅戎装女子画像,二十世纪初曾订为香妃像,但女子面容与维吾尔族形貌有别,推测另有其人。女真善骑,入关後仍秉持尚武精神,皇帝出行围猎,常有后妃、皇子宗女随行。女性着戎装、骑马射猎的图像,表现出清宫女性不懈武备的独特样貌。

画作推测应是宫廷装饰壁画(又名「贴落」)的局部,是否为郎世宁所绘,尚无定论。


从唐朝到清朝,古画中的女性形象变化

民国,溥心畲《纨扇仕女》。溥儒(1896-1963),河北宛平(今北京)人,字心畲,号西山逸士。 一绿衣女子坐在太湖石後方,纤纤玉手拿着团扇,眼波流转,身姿柔媚,颇有婀娜风情。不仅构图相当具有巧思,由於深厚的书法功力,线条呈现出柔中带劲的质感,构成独特的仕女画风格。画家本人对这个画稿似乎相当满意,因此曾经好几次画赠好友。本幅为寒玉堂寄存。

Tags:周昉   周文矩   李煜   宋朝   元朝   明朝   虢国夫人   唐朝   张萱   宋徽宗   忽必烈   戴冠   杜菫   唐玄宗   李嵩   杨贵妃   琵琶   古筝   女真   五代十国   莲池祩宏   李昪   家具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