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研战史 评战例 学战将 - ④ 英阿马岛战争作战指挥问题研究(英阿战争马岛之战视频)

网络整理 2022-05-03 最新信息

研战史 评战例 学战将 | ④ 英阿马岛战争作战指挥问题研究

研战史 评战例 学战将 | ④ 英阿马岛战争作战指挥问题研究

(摄影:陈善锋;题字:郑成)

1982年,英国和阿根廷为了马尔维纳斯群岛主权归属问题,爆发马岛战争。双方历经74天较量,以阿军守岛部队投降、英军重新夺占马岛宣告结束。学习这个战典,对加强作战指挥问题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英阿双方行动分析

研战史 评战例 学战将 | ④ 英阿马岛战争作战指挥问题研究

(一)看政略策略,阿方战略失误、未战先败,英方指导坚定、决定胜局。

正确的战略决策和战争指导是取得胜利的重要前提。这方面,阿根廷有3处明显失误:一是战略误判,轻率开战。战前,阿方乐观研判战略形势,得出结论:一是英国远离马岛,鞭长莫及,实施远洋作战不大可能;二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与阿关系友好,至少保持中立;三是夺占马岛具有反殖民性质,必会得到其他国家同情。事实证明,完全属于误判形势、心存侥幸,既未预想最坏情况,更无应对最坏打算。二是决心不足,消极避战。两个方面最能说明问题,在国家层面,阿根廷始终没有举国迎敌的决心意志,从未中断与英商贸、外交往来。在作战层面,英国特混舰队万里远征、步步紧逼,整个航渡未曾遭到阿军威胁。三是寄于大国,陷入被动。阿军占领马岛后,阿政府坚信与美国的友好关系,一心指望美国“朋友”提供帮助。随着英军主导战局发展,美国“两害相权取其轻”,最终站在英国一边,并积极提供军事援助,阿根廷对美国的幻想最终破灭。

相对阿根廷,英方战略决策、战略指导要胜一筹。一是出兵决心坚定。虽然战前阿军突袭马岛、造成战略被动,但是基于维护殖民统治利益、维护当局执政基础、维护国际社会地位,英战时内阁认为只能武力解决,并及时定下早战、速决的决心。二是反应十分迅速。在4月2日阿军占领马岛20小时内,英国即完成战时内阁改组、前线指挥官确定、征用民船的动员令发布等重大决策,4月3日作出出兵决策,4月5日特遣舰队启航远征,快速反应能力迅速。三是善于利用矛盾。英方利用阿根廷与智利存在领土纠纷矛盾,极力拉拢智利,为英提供重要军事协助。智利不仅在智阿边境部署重兵牵制阿方,还成立专门情报小组为英军提供阿军各种情报,有力协助了英军作战。

(二)看战争准备,阿军先硬后软、后续乏力,英军常备不懈、实力很强。

作战准备质量决定战争结果。这方面,阿军有3个突出弱点:一是在作战理念上,阿根廷战后反思,不管是高级将领还是一线指挥员作战理念还停留在二战时期,企图构建“环形筑垒阵地”,以阵地战对抗英军机动战,但在英军强大火力面前,任何阵地都守不住。二是在整体能力上,阿空军最强、陆军次之、海军最弱,加上守岛部队60%都是新兵,战前准备又不到位,整个防御体系比较脆弱。国防动员也是严重不足,注册商船495艘,但仅征得6艘支援作战,严重制约本土向马岛运补。三是在武器装备上,导弹、雷达、主力舰机主要依赖进口,不仅型号杂乱,禁运之后更是断源。海军舰艇总数仅占英军的1/4,且舰龄多数偏老。航空炸弹多已超过储存期限,未爆弹多达50%以上。

相比之下,英军有4个强点:一是战备措施很实。英海军一直担负北约反潜作战任务,60-70%舰船可以随时投入作战,参战的特混舰队近一半军舰,都是刚刚参加北约演习回到基地立即起航。二是兵员素质较强。英军训练历来强调适应实战,特混舰队航渡期间,体能训练、射击训练、海空协同训练贯穿始终,这也保证了登陆部队负重50公斤、强行军80公里,到达斯坦利港还能投入战斗。三是动员体制完善。英国数周之内,快速动员50余艘商船出征,占了参战舰船一半,不仅用于运输保障,更多成了攻击船、通信船、医疗船,开创了使用商船直接支援海军作战的全新实践。四是后勤保障有效。对英国来讲,马岛战争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打后勤、打保障,投入最大运输力量,依托本土直接补充,或利用阿森松岛中转,有效解决了消耗大、运补远等矛盾,有力保障了英军持续作战。

(三)看联合指挥,阿军形联神散、名不符实,英军形神兼备、行动高效。

岛屿攻防作战,参战兵力多,行动控制难,联合指挥要求更高。从战场表现看,阿军联合是有形无神的“假联合”:一是缺乏指挥权威。所谓“联合参谋部”,理论上负责计划、协调三军行动,实际上形同虚设、难以胜任指挥职责,联合计划需经三军批准,所需兵力需要申请三军,军种相互制约,计划极难执行。二是缺乏通盘谋划。突袭马岛之后,基于认定英军不会出兵,从3月19日南乔治亚岛升旗事件到4月5日英军出征半个月时间,阿军都未制定一套完整的作战方案计划。三是缺乏军种支撑。进占马岛原是海军陆战队,但是陆军为了保持声誉、显示地位,认为收复马岛这一重大国事不能缺席,最后陆军成了守岛主力,造成参战兵力与遂行任务极不相称,联合作战更是无从谈起。

相比阿军,英军算得上是形神合一的“真联合”:一是指挥权责明晰。英国决定出兵马岛后,迅速构建“战时内阁-联合作战司令部-战区司令部”3级联合指挥体系,各级职责明确,都有相应临机处置权限。二是指挥方法灵活。总体实行“委托式”指挥,各级司令部按照内阁方针,积极大胆行使职权,赋予特混舰队司令全权负责200海里禁区海上一切事宜,既强化集中统一,又强调发挥主动。三是指挥通联得力。英军为了实现伦敦与马岛、战役与战术指挥通联,除了利用美军提供的通信卫星外,还在南极、加拿大等多地紧急开设无线电发射台,构建了战略、战术通信网,保证稳定顺畅的指挥通联。

思考启示

研战史 评战例 学战将 | ④ 英阿马岛战争作战指挥问题研究

(一)面对复杂战场,信息透明是指挥决策的前提基础。

英阿马岛之战,英军凭借情报网、通信网,初步实现对己单向透明,同时在登陆地点上,让阿军坚信自己的“欺诈之术”,最终轻松上岛。战后阿方反思,英军始终没有袭击阿军驻马岛司令部,可能留着更利英军作战,因为英军已经截获阿军无线电信号并破译了密码,留着更能准确掌握阿军指挥情报。随着侦察通信手段发展,信息即时到达,以信息误导对手的指挥谋略对抗更加激烈,作战双方都是力求透视整个战场,同时又想蒙住敌人的眼睛。信息优势转化为决策优势,既需要努力掌握战场态势,做到知彼知己、知天知地,也需要综合研判情报信息,看清表象背后的真实,还需要情况处置有度,不影响和干扰决策重心。

(二)面对多变形势,抓住重心是战役指挥的关键所在。

英阿马岛之战,阿军设想固守马岛、拖垮英军、打“消耗战”,战略指导基本可行。针对英军远洋作战,保障既是命脉,也是弱点,阿军战役重心放在切断英军防卫较弱的补给线上,最易达成战略目的。但阿军却是重兵布防、攻击英军舰船,非但没能消耗英军,自己反被圈禁,最后只能缴械投降,完全背离战略指导。战役指挥衔接战略决策、战术行动,战役重心作为体系对抗的关键要害,关乎作战全局、战役成败。认识和把握战役重心,既需要提高把握全局谋划局部的战略思维,也需要量敌从宽、量己从严的审慎思维,还需要与时俱进、紧跟趋势的发展思维。

(三)面对强敌对手,练官练将是高效指挥的重要支撑。

英阿马岛之战,英军官兵的军事素质明显高于阿军,这是其赢得战争的一个主要原因。阿军虽然输掉了战争,但阿航空兵的表现却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战争中,阿根廷航空兵共击伤护卫舰3艘、支援舰2艘,成功击沉英军较为先进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研究发现,阿航空兵的训练水平得益于一批德国空军教官的严格培训,塑造了阿空军精湛的技术和精确严格的精神,使得阿空军在作战中表现出极高的军事训练水平。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中,军事训练水平对战争胜负已达到至关重要的地步,必须从各级指挥员抓起训起,努力提升带兵打仗本领。

(作者:钟小兵;图片来源于网络)

Tags:福克兰群岛   海军   阿根廷   英国   陆军   智利   军舰   空军   Jeep指挥官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武器   第二次世界大战   导弹   摄影   万里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