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战国时期最后一次合纵攻秦,最终还是无功而返,这是为什么呢?(公孙衍五国攻秦)

网络整理 2022-05-18 最新信息

战国时期,齐国、楚国等国家为了与秦国争夺天下,曾经多次选择联合在一起发动合纵战争。虽然一开始六国各自与秦国的单打独斗有胜有败,但是随着后期秦国的实力已经锐不可当,他国发动的联合攻秦战争都是以失败告终。

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担任合纵长,命令春申君黄歇率领赵国、韩国、魏国、楚国以及卫国等五个国家的兵马一起进攻秦国。原本在战争的开始,五国的联军已经获得了小规模的胜利,夺取了寿陵,眼看着马上就要攻入函谷关。然而,五国联军却在秦国的士兵主动迎敌之后,最终大败而归。这次战争被史学界认为是战国时期的最后一次合纵攻秦的战争,它的失败预示着秦国一统天下的洪流已经再也无法阻挡。

那么,为什么如此强大的联合军队为何最后还是失败呢?

战国时期最后一次合纵攻秦,最终还是无功而返,这是为什么呢?


合纵大军人心不齐

虽然都以攻打秦国为主要的目标,但是常言道三个和尚没水吃,楚国等五个国家的国君各自有各自的想法。在攻打秦国的同时,一些国家还想着在其它国家那里分一杯羹。

根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41年,就在春申君忙着带领六国军队一起伐秦的时候,赵国的庞煖将军带着一小部分赵国军人朝着齐国的方向而去。原来,赵王想要顺带着把齐国也打一顿。虽然这次赵国确实得到了齐国的饶恕,但是赵国军队的分心使得这次合纵行动还是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在攻打敌人的时候,一部分军队擅自改变计划,只听自己国家将领的要求而不听合纵长的命令,这样的行为自然是军事行动的大忌,而这也仅仅是合纵军队中反映出的一个小小问题。各自军队是士兵实力保存、打下的地盘如何分配、合纵后之前的世仇还要不要报、这一些列的问题时刻在困扰这合纵大军。心不往一处想,劲不往一处用,合纵攻秦自然很难成功。

战国时期最后一次合纵攻秦,最终还是无功而返,这是为什么呢?


秦国计谋使用得当

对于秦国的丞相吕不韦,很多人对他的印象都是一代权臣,与太后赵姬有暧昧关系。然而,事实上,历史上的吕不韦还是有自己的谋略的。虽说是商人出身,但是吕不韦也知道擒贼先擒王的道理。五国联军看起来是铁板一块,但是只要合纵长楚王退了步,五国联军自然就会像沙子一样飞散而去。

打好了主意之后,吕不韦立刻派遣精锐秦军在夜晚偷袭楚国的营地,楚国这次带着其它国家一起讨伐秦国,非但没有得到什么油水,自己反而吃了大亏。之后,楚王下令整个楚国向东迁移到了寿春。合纵长既然都退兵了,其它国家自然也不想一直和秦国对着干,免得将来遭受秦国的报复。

所以,只单单一个小的行动,就让这铁板出现了裂痕,从此也看出,秦国的智谋可不是其他几国好比的。

战国时期最后一次合纵攻秦,最终还是无功而返,这是为什么呢?


秦国实力与五国不可同日而语

其实,早在春申君和楚王带领联军一起伐秦之前,楚国等五个国家的将士就已经在庞煖将军的带领下合纵讨伐过一次秦国了。然而,这次在濮地的战争并没有获得胜利,反而和多年前的汾城之战一样以失利告终,没有获得秦国的一个城池。

听说了庞煖带领赵楚魏燕等多个国家的精锐一起讨伐秦国,秦王也多少有些顾虑。根据《战国策》记载,得知秦王政忧心庞煖合纵之事,辩才无碍的姚贾主动请求前往赵国等四个国家,利用外交手段让赵王等君主放弃这次军事行动。我们可以发现,对于秦国的生死存亡,秦王和秦臣真称得上是上下一心。

战国时期最后一次合纵攻秦,最终还是无功而返,这是为什么呢?


除了团结之外,秦王政之前的历代秦国国君对山东六国的削弱和威慑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多次和秦军作战的过程中,六国的军队很难不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秦国的武器特别先进。就拿长平尸骨坑的考古结果来说,赵国牺牲的数十万士兵大多是死于秦国的弩机,这种连发式的远程武器,在战国时期是具有压倒性优势的。

另外,秦国早在秦昭王时期就非常重视军队的法制建设,云梦秦简记载,秦国士兵施行严格的军功制度,从最根本的利益上激发士兵作战潜力和主动性。在这样一支团结、战胜率高、武器先进、军法严苛的队伍面前,本就各怀心事的合纵联军自然是不堪一击。

战国时期最后一次合纵攻秦,最终还是无功而返,这是为什么呢?


总得来说,合纵联军最后一次的伐秦战争失败,并不是一件令人惊讶的事情,是非成败从来都是有自己的因果决定的。

Tags:战国时期   春申君   吕不韦   战国策   武器   赵姬   史记   楚考烈王   秦昭襄王   韩国   我在宫里做厨师   胜利退出演艺圈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