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庞际云:曾国藩幕府走出的晚清能臣

网络整理 2019-05-12 最新信息

□ 本报记者 鲍 青

本报通讯员 孙久生

在宁津县北郊的刘营武乡,有一座名为“庞寨子”的村庄。据村民张兰贵老人介绍,小村本名“后安州寨”,因在晚清出了署理湖南巡抚的庞际云而改名“庞寨子”。

庞际云是晚清曾国藩幕府内的重要幕僚。两人相交二十六年,庞际云更追随曾国藩十余年。在曾国藩幕府中,庞际云如鱼得水,迅速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能臣。

中法战争期间,庞际云在湖南募兵筹款,积极支持前线军队作战。“可以说,清廷能在对法战争中取得一定战果,和后方庞际云这样的封疆大吏的积极支持分不开。”庞氏后人、庞寨子村民庞立生说。

结识曾国藩,选入翰林院

庞寨子村中央,残留着一堵始建于晚清的院墙。院墙外侧筑以青砖,内侧用土坯加固,显得宽厚结实。为了防止潮气上涌,院墙还在底部铺垫了几层空心麦秆。“这种建筑风格当年在宁津地区非常普遍,这是那个年代百姓纯朴的建筑智慧,用简单的材料实现多样的效果。”张兰贵说。

这道残存的院墙,属于庞寨子村内庞氏庄园的一部分。“庞际云兄弟共三人,庞际云排行最末,住在庄园西苑,而这道院墙则是东苑的一部分。”庞立生说。

庞际云的父亲名叫庞朋,字君锡,以字行,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私塾先生。庞君锡共有三子,分别名为际韶、际咸、际云。“相传庞际云出生时,庞君锡正在他乡坐馆教书。当他听说这个幼子降生,欣喜非常,对这个孩子寄予厚望。”张兰贵说。

据《宁津县志》记载,幼年的庞际云就展现出聪颖俊秀的特点。虽然没有深厚的家学功底,但庞际云九岁就能背诵五经,十三岁则入邑庠读书。很快,庞际云的名气就传遍了宁津一带,甚至学政都对他颇为器重。父亲庞君锡在岁试中考列优等后,学政没有恭喜他,反而特意嘱咐他:“汝子当成大器,勿求近效,须于经书根底中求之。”

此时的庞际云还用着原名庞震龙。据《直省同年全录》记载:“庞震龙,改名际云,字省三,行三,癸未(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生,直隶河间府宁津县廪生。”在古代科举考试中,成绩名列一等的秀才被称为廪生,可获得官府的廪米津贴。按照清代制度,庞际云每月可从官府领取约四两白银的生活补贴。

道光二十三年,20岁的庞际云考中乡试举人。弱冠之年即荣登桂榜,这让庞际云意气风发,对自己前途有无限期许。没想到此后近十年,他屡屡科场受挫,一再名落孙山。在第二次赴京会试期间,庞际云认识了时年36岁、任文渊阁直阁事的曾国藩。两人由此开始了长达二十六年的交往,庞际云将这段友谊称之为“负笈相从”,足见曾国藩对他的影响之深。

庞际云科场失意,曾国藩却视其为大才,勉励他继续赴考,定能有所成就。

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即位不久的咸丰帝为了振兴朝纲气象,决定开设恩科,广录天下贤才。在发给内阁的谕令中,他表示“为政以得人为首务,我朝列圣御极建元,均于三年大比之外特开乡会恩科,广罗俊彦。今朕缵承大统,宜遵成式,嘉会士林……”朝廷决定,该年在全国各省举行乡试恩科,次年再举行会试恩科。

咸丰二年的会试恩科,庞际云终于冲破樊笼束缚,在殿试中高居二甲第三十一名。对于前三名进士,朝廷立即授予实职。排名靠前的其他进士,则收入翰林院,成为庶吉士。

庞际云进入翰林院后,更是和曾国藩亦师亦友。曾国藩慷慨地向他传授为官处世之道,而庞际云的缜密勤勉、精明强干,则给曾国藩留下深刻印象。

当年六月,朝廷令曾国藩担任江西乡试正考官。曾国藩行到安徽太湖县小池驿时,接到故乡母亲病故的消息。按照清代制度,官员父母病故,必须离职丁忧守孝。所以曾国藩在痛彻心扉之际,也必须着手安排善后事宜。他写信给人在京师的儿子曾纪泽,嘱咐他寻找自己的故交来帮忙。他告诉曾纪泽:“开弓散讣,不可太滥,除同年同乡门生外,惟门簿上有来往者散之……”最终的宾客名单,曾国藩叮嘱儿子务必“请庞省三先生定”。交由庞际云来审核确定名单,足见曾国藩对他的信任。

受知曾氏,交往频繁

咸丰三年,庞际云从翰林院入刑部担任候补主事。三年之后,他遵从朝廷委派,到热河省协助相关人员办理矿务事宜。自清代乾隆中期之后,热河就成为全国最重要的产煤基地之一。庞际云到达热河后,兢兢业业完成了朝廷交派的各项任务。因为不辞辛劳、踏实肯干,庞际云得到朝廷的通报褒奖。

京官的日子闲适却又单调。庞际云虽然按部就班完成着本职工作,却也感到一种有志难伸的苦闷。到了咸丰十年,改变的机会终于来临。这一年,曾国藩率湘军进入安徽境内。此时,曾国藩的幕府内聚集了一大批英才俊杰,却仍觉得人手匮乏,办起事来往往捉襟见肘。

曾国藩想到了故旧庞际云,他上疏奏请调用庞际云。已升任刑部员外郎的庞际云顺势离开北京,来到安徽曾国藩幕府中参赞军事决策。军事活动结束后,曾国藩再向朝廷请求将庞际云留在身边负责营房事务。而庞际云在感动之余也投桃报李,在曾国藩幕府中“每出奇策,以定大功”。

这段时间,也是两人交往最为密切的时期。庞际云除了负责幕僚事务,还担任曾纪泽的家庭教师。曾国藩在日记中记载“纪泽儿读书尚熟,《诗经》现读至‘生民之什’,古诗读至左太冲(西晋著名诗人左思)《咏史》,《纲鉴》讲至汉高祖末年。所作史论,较前月所作意思略多……”他在日记中还特意夸奖“庞省三教书甚为得法”。

除了正常的事务处理外,军务闲暇之时两人也常在一起交流看法心得。在《曾国藩日记》中,曾国藩曾“早饭后因身体患病,谢不见客”,但听到庞际云前来拜访,他却与之久谈而不觉疲倦。

又如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曾国藩因“郁蒸(气压低,湿度大,感觉难受)之气,难于治事”,他专门到求阙斋小坐,并邀请庞际云前来一谈。谈话结束之后,曾国藩就觉得神清气爽,疲惫感一扫而空。

进入曾国藩幕府,是庞际云仕途的一大转折。在京师为官期间,他虽然勤恳为政,却始终难以崭露头角。到了曾国藩幕府中,他得以接触当时最为新颖的洋务事宜。他帮助曾国藩办理洋务企业,同时调配军饷、治理军队,得到曾国藩的充分信任。到了同治中后期,经过曾国藩举荐,庞际云担任江宁盐运道。

庞际云任江宁盐运道时,当地商人与灶户的矛盾日益激烈,几乎酿成大祸。商人凭借雄厚财力,对灶户的盐池巧取豪夺,引起灶户集体反抗。当时正值战乱之后,江苏一带满目疮痍,盐业生产是促进经济恢复的重要环节。为了平息矛盾纠纷,庞际云详尽了解前因后果,并丈量商人和灶户的盐池,促其双方握手言和。因为处理方法公正无私,因而“商民德之”。

在江宁盐运道上,庞际云仔细了解历来的盐务积弊,撰写了十卷本的《淮南盐法纪略》。在他的治理下,两淮盐务一扫此前的颓败,各项事务都有了蓬勃生机。

庞际云在整理完盐务弊端后,开始着手恢复当地的文教事业。他先自捐俸禄,同时向扬州知县、绅士发出捐款倡议,在当地建设育婴堂。育婴堂内有房屋近百间,专门收养因战乱而无家可归的婴儿。在育婴堂中,许多失去父母的婴孩得以存活。

庞际云还召集当地文教人士,一起合作刊印《隋书》等经籍。他为当地许多书院添拨余存经费以作膏火之用,并为它们订立办学章程。自此,当地书籍刊刻日趋繁荣,书院之内诵读之声琅琅。

挽曾国藩,情真意切

同治七年,曾国藩担任直隶总督,庞际云跟随他到达天津,负责处理外交事宜。

次年,庞际云调任江苏淮扬海道并加按察使衔。当时运河发生伏汛,大水涨到有七尺多高。按照规定,为了确保运河航运安全,此时就可以开闸放水。但这时也正是下游稻田生长的关键时节,庞际云体恤民情,决定违反常规做法,先带领河工奋力加固堤防。在坚持十几天,等到下游早稻收获完成、中稻大部分收获后,庞际云才命令开闸泄水。史书褒奖庞际云爱民之时,也暗暗为他捏把汗,“时水已涨至丈余矣,使西风作,水必溃,患且莫测”。史书将最终的美好结局,归因为庞际云“肫肫爱民邀天眷也”。

庞际云担任淮扬海道,除了负责运河安全外,还兼顾整治苇荡两营军务。苇荡营专门负责防卫海州、阜宁二处的苇荡,平时采割芦苇,以供修筑堤埽之需。因为久疏管理,导致苇荡营士兵怠惰骄横,经常不服从管理。庞际云一边积极治理军务,一边致函后来的名臣沈葆桢请教治军经验。沈葆桢在《复庞省三观察》中叮嘱道:“整饬苇荡营,须择尤参劾,方能振聋发聩,不然,耳提面命,彼皆以为具文也。”在沈葆桢的提醒下,庞际云严厉弹劾几个不听军令的将领,苇荡营内情绪悚然,不敢再对他敷衍懈怠。

同治十年,故乡76岁的父亲病故,庞际云回乡守孝。在悲痛之余,又闻听身在南京的幕主曾国藩病故,庞际云更觉悲愤难抑。他奋笔疾书,撰写一副挽联以寄哀思,其文道:“都门为师弟,皖幕为宾主,江左为僚属,畿辅为部民。廿六年负笈相从,默参理事,治心坚忍,常在无形处;濂溪之理趣,永叔之文章,武乡之谨慎,谢傅之局量。数千载大成遥集,孰知返躬,克己战兢,犹深绝笔时。”庞际云深情回忆了自己和曾国藩的多年交往,并称赞曾国藩兼具北宋理学名臣周敦颐的理学造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的文章才华、一代贤相诸葛亮的谨慎勤勉、东晋大政治家谢安的宽厚度量。“在庞际云的心目中,自己的成长离不开曾国藩的呵护和扶持,他的悲痛应是发自肺腑的。”庞立生说。

守孝期满后,庞际云回到朝廷任职。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庞际云调任湖北按察使。上任之初,他就对属下说:“狱为民命攸关。传一人则合家震恐,延一日则生意消亡。”他禀陈湖北巡抚请求成立专门的清理积案局,一年内就结案9000余起。遇到有疑虑的案件,庞际云细心调查了解,为诸多冤案平反昭雪,深得百姓拥戴。

因为政绩卓越,次年庞际云升任湖南布政使。当时湖南省内粮食短缺,米价高企,百姓为生计而惶惶不安。不久,在外征战多年的湘军士卒又复员返乡,更加剧了粮食市场的紧张局势。一些湘军士卒开始聚众哄抢粮食,长沙治安形势日趋恶化。庞际云一边调集军兵维护秩序,一边从外省调拨粮食稳定市场供求。经过他的努力,湖南局势终于转危为安。庞际云的优秀表现,得到了朝廷的肯定。

光绪九年,法国为了占领越南而和清朝爆发战争。朝廷急调淮军将领、时任湖南巡抚潘鼎新为广西巡抚,率军赴前线作战。湖南巡抚空缺则由庞际云署理。

湖南虽不处于对法作战第一线,却肩负着为前线募集士兵、供应军饷的重任。压在庞际云肩上的担子,并不轻松。

募兵筹饷,支援抗法前线

庞际云署理湖南巡抚后,即开始忙碌于物资军饷的筹备。他频繁地呈递奏折,报告湖南军饷筹备情况、募兵进展程度。为了充实作战经费,庞际云请求清理湖南厘金积案,以整顿吏治。清廷褒奖他“立法尚属周密,著即督饬所属”。经过他的积极整治,赴广西的湘军将士军饷得到妥善解决。后来,他又奏请将盐务缉私经费全数充饷。朝廷下旨褒奖道:“急公诚悃,深堪嘉尚。”

整个中法战争期间,湖南兵勇和军饷源源不断接济广西前线。庞际云也因筹饷得力而受到朝廷嘉奖,表扬他“不分畛域,接济边军”,赏加头品顶戴。

为了更好地募兵筹饷,庞际云还积极搜罗在湘人才,或支援抗法前线,或充实幕僚队伍。

庞际云上奏朝廷,举荐前任陕甘总督杨岳斌,让他出山帮扶军务。杨岳斌是湘军名将,曾屡立战功,后以母亲年老而请辞回乡。庞际云举荐他在籍募勇,听候谕旨出师。不久,朝廷重新起用杨岳斌,将湖南现有八营兵力归其统带。中法战争期间,杨岳斌曾率水师援助台湾巡抚刘铭传,受到台湾百姓的热烈欢迎。

光绪八年时,湖南人瞿鸿禨以翰林院编修身份外放河南学政。不久,其父病故,他归乡丁忧。次年,刚升任浙江按察使的陈宝箴遭人构陷,被朝廷降三级调任。陈宝箴有苦难言,只能落寞回到故乡长沙。瞿鸿禨的父亲和陈宝箴同是咸丰元年的乡试举人,瞿鸿禨因此称呼陈宝箴为“年伯”。瞿陈两人关系密切、交往频繁,庞际云就委托瞿鸿禨写信给陈宝箴,劝说他赴巡抚衙门任事,以宏济艰难。但心灰意冷的陈宝箴暂时不愿再涉足官场,就去信婉言谢绝。庞际云并不放弃努力,多次上疏朝廷,请求重新起用陈宝箴。不久,清廷同意将陈宝箴交庞际云差遣委用。

庞际云一边不拘一格起用有能力有担当的官员,一边大力裁汰敷衍塞责的庸碌劣员。他接连弹劾湖南桂阳州知州盛赓心地糊涂,遇事敷衍;候补知州陈闻诏昏庸粗鄙,病体支离;候补府经历胡炘行多诡秘,物议沸腾;前署石桥巡检试用从九品徐殿宣放荡自恣,声名狼藉;永顺府教授丁振声年老昏愦,惟利是图。在他的弹劾下,这些庸劣官员被立即革职,整个湖南官场风气为之一新。

不过,令庞际云始料不及的是,一次移风易俗之举,却引起诸多官员的诬告弹劾。攻讦危机正朝他不断袭来。

一心为公却遭“莫须有”牵连

起先,庞际云为了支援抗法前线,曾取缔了长沙附近的一些淫祠风俗。没想到,移风易俗之举却遭到百姓的强烈反对。此事虽然最终平息,但庞际云在湖南的声望受损,也令一些好事者看到了“倒庞”的好机会。

不久,就有官员奏称,庞际云身为封疆大吏,在湖南日益骄蹇任性。在奏疏中,他指控庞际云贪婪于财,嗜好素深,频繁收取贿赂。如庞际云审理各案,从不亲力亲为,只是让臬司(按察使衙门)检案送交长沙府知府,因而导致纪纲倒乱。他还指称庞际云信任道员蒋启勋,两人合谋贪污缉私经费。另外,他还举报庞际云为了满足私欲,强迫湖南商人输纳钱财。有商人不愿交钱,庞际云就以报捐军饷为由强制征缴。

奏疏呈递后,清廷对此非常重视,令署理湖广总督的卞宝第确切查明,据实具奏,不得稍涉瞻徇。卞宝第经过详细调查,认定此番控告皆属诬告,庞际云为官清廉,并不涉嫌贪腐纳贿。

不久,又有人控告庞际云任用非人,贻误军事。其声称发生湖南兵丁滋事时,庞际云仓惶出示,措置乖方,不符合封疆大吏的任职要求。清廷认为如果所奏属实,庞际云继续担任巡抚恐怕会贻误地方。朝廷再让卞宝第将此事确切查明,据实具奏,不得稍涉徇隐。不久,卞宝第奏称:“遵查庞际云实无任何劣迹。”但经过数次诬告后,庞际云的声名已稍稍受损,在朝廷也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一些御史认为这是弹劾他的好机会。

光绪十一年,御史黄自元上奏弹劾庞际云,认为他担任湖南巡抚以来,诸事任用非人,而且徇私纳贿。朝廷第三次让卞宝第确查具奏。卞宝第也许对此心生疑窦,所以在回奏中除了力证庞际云清白外,也表示庞际云“惟误听人言,委令已革道员李光燎管带营勇,实属疏忽”。李光燎曾任职于湖南,更是久历战阵,有丰富的带兵经验,只是因作战不利而被革职。庞际云在湖南募集兵勇,缺乏带兵练兵之人,就不拘一格将练兵之任委托给李光燎。没想到,一次权变之举却给自己带来指责非议。

朝廷决定将庞际云交吏部议处。不久,吏部奏称,庞际云应得降三级调用处分。光绪帝认为他在湖南办事尚属认真,所以加恩改为降五级留任。但庞际云实授湖南巡抚的希望却也完全断绝了。

不久,中法战争以双方议和而结束。那些战争期间力主抗战的大臣和将领大多遭到处分。先是湘军将领王德榜、广西巡抚潘鼎新被革职,接着庞际云所募集的六营兵力也悉数被裁撤。庞际云难免心灰意冷,就上疏告老还乡,却未获朝廷恩准。

当年三月,朝廷将湖南和广东的布政使对调。广东布政使龚易图调任湖南布政使,庞际云则调任广东布政使。

没想到,庞际云仕途跌宕还在继续。数月后,朝廷又将广东和云南布政使对调。云南布政使沈镕经调任广东布政使,庞际云则为云南布政使。

晚清时期,云南地区交通闭塞。从经济繁荣的广东调任云南,虽为平调却实为贬谪。当时许多知交老友都劝说庞际云,云南地处边陲,且四周有强邻环伺,不如向朝廷告病还乡,颐养天年。庞际云毅然道:“受恩深重,敢辞难乎?”他来到京师接受朝廷召见,接着就立即赴任云南。到达云南后,庞际云发现当地铜矿开采存在许多贪腐漏洞。他惩治贪腐官员,规范采矿流程,保障了矿工权益,充实了国库积蓄。史称“潜弥外患,地方赖以安静”。

光绪十三年,庞际云因积劳成疾而病故于云南布政使任上。他的家人借措资金,将他的灵柩运回故乡,安葬在庞寨子村西。据张兰贵等回忆,庞际云墓前曾有石碑、石人、石马和朝天吼等雕刻物件。

本文作者:大众日报(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9507024004186632/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曾国藩   咸丰   清朝   乾隆   曾纪泽   宁津   道光   安徽   湖南   读书   不完美妈妈   太湖县   建筑   江西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