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十七世纪中国与法国文化贸易交流,为什么把运回来丝绸给烧掉?

网络整理 2019-05-18 最新信息

十七世纪就开始了中法两国的文化贸易关系。十七世纪上半期个别法国耶稣会修土随着意大利人利玛窦、德意志人汤若望、比利时人南怀仁的足迹,来到中国传教。1685年,法国政府正式派遣五个耶稣会修士来华,其中最著名的是白晋( Bouvet)和张诚( Gerbillon)。出发前,路易十四的大臣柯尔伯曾向他们指示:“我愿汝等教士能在传教之余,在各地作各种观察,以使我国科学艺术臻于完善。”他们之中不乏才学之士,同本国科学机构和科学家经常保持联系,担负着法国科学院收集科学资料的任务。

十七世纪中国与法国文化贸易交流,为什么把运回来丝绸给烧掉?

利玛窦雕像


这五个传教士带着路易十四给当时清朝皇帝康熙的信,于1688年到达北京。康熙是一位好学的君主,经常听他们讲授几何、医学等科学知识;白晋和张诚把《实用几何学》译成满汉文,张诚还奉命参与同俄国谈判签订尼布楚条约(1689)。由于他们在修正历法、制造新炮以及与俄国交涉等方面的贡献,康照允许他们在华传教。

1693年康熙得疟疾,白晋等用金鸡纳霜也就是奎宁把康熙治好。为工作方便,康熙拨皇城里一所房子供他们使用。法国耶稣会修士还参与了测绘全国地图工作。从康熙47年(1708)开始,他们在中国学者配合下,花了11年功夫,测绘了17省地形,1719年完成了这部《皇舆全览图》。

十七世纪中国与法国文化贸易交流,为什么把运回来丝绸给烧掉?

《皇舆全览图》

法国对华商业远远落后于西欧其他国家,十七世纪法国曾多次组织“印度公司”和“中国公司”,但始终没有与中国直接通商。1697年白晋回国,自称是康熙使者,带给路易十四许多礼品,其中的书籍构成今日法国国家图书馆汉文藏书的一部分。据白晋报告,康熙希望与法国通商,要求每年有法国船只来华。当时法国竭力想与其他国家竞争,于是派“昂菲德里特”号驶华,该船载重为500吨。出发前,路易十四向船长指示:沿途注意中国海岸线、登陆港口、风向、潮水等情报,了解其他国商业情况和中国港口风俗习惯,避免与地方当局发生争端。

十七世纪中国与法国文化贸易交流,为什么把运回来丝绸给烧掉?

昂菲德里特号

“昂菲德里特”号于1698年3月启航,11月到达广州,1700年1月返航;1701年又作第二次航行。除载来20名传教士外,第次返航时运冋大量丝绸、瓷器,第二次运回大批漆器。但当时法国还受封建行会的控制,有势力的行会认为中国丝绸等物品不仅无用,而且有害,对国家不利应绝对禁止。1716年商会竟然下令将从印度、中国运来的丝绸等丝织品统统烧掉。

法国耶稣会修士在中国的活动到十八世纪初期后逐渐衰落,主要是于在传教士内部发生所谓“礼仪之争”。耶稣会从玛利窦以来一直尊重中国祭天尊礼、崇拜祖宗的习惯,认为这同信奉天主教并不冲突。另一些教派认为两者是根本矛眉的,要求教皇进行干预。教皇站在后一派的立场上,派遣特使来华干涉,遭到康熙的严厉驳斥,下令凡愿尊重中国习惯者可“领票传教”,愿遵照教皇谕示者一律遣送回国。到了1723年雍正即位时正式禁止传教。

十七世纪中国与法国文化贸易交流,为什么把运回来丝绸给烧掉?

欧洲的“中国热”

法国耶稣会修士到中国的传教活动彻底失败,但在向西方介绍传播中国文化方面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一部分法国启蒙学者开始对中国发生兴趣,研究讨论中国的思想和制度。中国绘画、园林、工艺、建筑、文学等方面,对法国的艺术创造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在十八世纪一度形成一股“中国热”

本文作者:小吧聊历史(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1671044144497165/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法国   康熙   白晋   路易十四   利玛窦   印度   文化   测绘   俄罗斯   清朝   汤若望   天主教   艺术   欧洲   雍正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