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初一上学期历史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网络整理 2019-05-22 最新信息

初一上学期历史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九课 秦统一中国

1 秦朝建立于公元前221年嬴政 定都咸阳(今陕西咸阳)

秦王朝灭六国的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

秦朝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 秦朝统治全国采取的制度:中央集权制度 制度细节如下:

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地方政府: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

郡的行政长官称为郡守,县的长官称县长或县令。

3 秦朝在地方上采取的制度:郡县制

意义:开创了以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4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文化:①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通用全国的文字

②焚书坑儒,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的发展

经济:①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

②统一度量衡制度,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经济交流和发展

交通:①车同轨,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方达

②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军事:北击匈奴,修筑长城;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政治:创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

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②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监察事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郡县制的实行,开创

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5 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甘肃省),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长城的东西起始点: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6 对于秦始皇的评价:

①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一个功过参半的皇帝

②既有功劳,他统一中国,统一文字,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③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第十课 秦的暴政

1 秦朝暴政的表现:

①沉重的赋税(农民要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

②繁重的徭役和兵役(修骊山陵,阿房宫,长城等)

③法律严苛,刑法残酷

④秦二世更加残暴

导致秦末农民起义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2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陈胜,吴广起义;原因:秦的暴政;时间:公元前209年,地点:大泽乡

人物:陈胜,吴广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

3 项羽对秦军作战的战役

巨鹿之战,作战特点:以少胜多 破釜沉舟(相关成语)

4 秦朝统治者最终向刘邦投降,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

秦朝存在了十五年(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

5 楚汉之争的人物:刘邦和项羽 目的:为争夺皇位 最终刘邦胜利

相关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楚河汉界、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等

第十一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1 西汉建立于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定都长安(今西安)

2 西汉初期的社会景象:残破荒凉

现象原因: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

首要问题: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

3 汉高祖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原因: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具体措施:①“兵皆罢归家”,释放奴婢

②鼓励人民致力于农业生产

③采取轻徭薄赋政策(十五税一)

4 汉文帝、汉景帝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措施:

①提倡以为本,关心农桑 ②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苛刑法

③提倡勤俭治国,汉文帝以身作则

汉文帝以节俭著称。

产生的效果:①政治清明 ②经济发展 ③人民生活安定 ④国力增强

称为“文景之治”

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提倡以农为本,减轻赋税和徭役,废除严刑峻法,勤俭治国,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的局面,史称“文景之治”。

第十二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1 汉武帝在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方面采取的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及作用;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政治:①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施“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

②建立刺史制度,代表朝廷监视地方,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派刺史代表朝廷监视地方管理和豪强:(加强中央集权)

作用: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思想:①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忠君守礼思想称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②在长安兴办太学,教授儒家经典《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③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作用: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

经济:①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②设置盐铁官,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③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④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

作用: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军事:西汉初年,国家贫穷,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作用: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2 汉朝鼎盛时期是汉武帝在位时期

3 对汉武帝的评价:

①汉武帝时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采取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解决巩固了大一统王朝,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②晚年决策失误,为国家带来了重大损失。

4 人们把“秦皇汉武”并称的原因:

①都是我国封建时代重要的君主

②都采取了创新的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这些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且对封建社会历史起了推动作用

③“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

第十三课 东汉的兴衰

1 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汉高祖刘邦。公元9年西汉灭亡,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宣告西汉结束,西汉一共存在了210年。

2 东汉的建立: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3 光武帝时期出现的局面,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4 东汉中后期出现了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5 东汉后期爆发的农民起义:184年黄巾起义(历时9个月)张角创立太平道;意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东汉一蹶不振。

第十四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1 西域的范围:

汉代把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及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2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汉武帝支持。(公元前138年)

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前往西域,促进了汉朝和西域各国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3 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

①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往来

②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

4 路上丝绸之路的路线:

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欧洲

丝绸之路来往的货物: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入西域;

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核桃、葡萄、石榴等传入中国

开通丝绸之路的意义:

对汉代:①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

文化交流,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②促进汉朝的兴盛,提高汉朝的地位

对今天:①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 ②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

③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等都有重要意义

④有利于沿线城市旅游事业和考古工作的开展。

5 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到达:运毒半岛南端和锡兰。

路线: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锡兰(斯里兰卡)

6 西汉在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汉宣帝)设置了 西域都护 机构。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今新疆)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新疆称为我国不可分割一部分(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ka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7 东汉对西域加强管理的方法:

东汉明帝①派班超再次出使西域 ②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③班勇继承父业,也出使西域

第十五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1 书写材料的变化:龟甲、兽骨→竹木简→帛→纸

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时期

2 东汉宦官蔡伦(蔡侯纸)改进了造纸术

优点:原料易找,价格便宜,便于携带,易于推广

意义:①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②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3 东汉末年的两个名医及医学贡献:

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治未病”原理;辩证分析病情,对症治疗;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

华佗→擅长针灸、汤药;外科手术;发明“麻沸散”(外科手术用的麻醉药);创编“五禽戏”(通过模仿虎、熊、鹿、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保健强身的一种气功)。

4 史学巨著→《史记》,成书于西汉汉武帝,作者:司马迁,是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5 道教兴起于东汉末年;代表派别:太平道(张角),五斗米道(张陵)是道教早期的不同派别;地点:中国。

6 佛教传的时间:西汉末年;最早的佛教寺院:河南洛阳白马寺;修建于东汉明帝。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因果报应,张骞出使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本文作者:小赵开讲(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3311377680892424/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刺史制度   历史   文景之治   秦朝   刘邦   汉文帝   秦始皇   春秋战国   春秋   政治   秦汉   经济   汉景帝   西汉   陈胜   农业   汉武帝   吴广   推恩令   儒家   中国历史   文化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