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从和亲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国力变化和战略重点(二)李隆基时期

网络整理 2019-06-04 最新信息

上一篇主要介绍了李世民时期的和亲情况,在当时唐王朝强大军力为后盾的情况下,与吐蕃和吐谷浑的和亲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李治和武则天掌权期间,唐王朝周边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竟然四面八方都出现了敌人。

【李治和武则天56年统治后,唐王朝周边环境变得恶劣的无以复加】

在西北,吐谷浑被吐蕃攻破,唐王朝河西走廊再无战略缓冲,吐蕃开始在西域与唐王朝争夺安西四镇;

唐王朝耗费了二十年时间拿下的朝鲜半岛被拱手送给了新罗,安东都护府从平壤内迁到了辽东,渤海国在白山黑水间兴起;

北方在平静了三十年之后,后突厥再次统一蒙古高原,李靖、李绩干掉东突厥和薛延陀两大汗国的努力付之流水;

内蒙东部,位于中原、蒙古高原、东北地区大三角中心区域的契丹、奚族也集体反叛,投靠后突厥与唐王朝敌对。

从和亲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国力变化和战略重点(二)李隆基时期

(洛阳明堂)

李治和武则天这对大唐的“杰出”帝王,统治了唐王朝(含武周)56年时间,在放弃了青海吐谷浑、放弃了朝鲜半岛、放弃了蒙古高原、放弃了内蒙东部之后,终于稳定了局面。

李世民奋斗二十多年打下的江山,到这时只有西域还在,辽东只能算是一半了(安东都护府仍然有驻军,但陆上通道断绝,渤海国又在身后兴起)。重新恢复唐王朝之后,唐中宗、睿宗、玄宗就面临着这样一个烂摊子,几乎只剩下一条底裤,一切需要从头再来,周边全是敌人。

这两位“圣君”,除了吐谷浑王族之外,没有对周边其他势力采取和亲手段。那些异族,可以用骑兵和马刀直接从他们夫妻俩那里拿到想要的一切,何必还要担个女婿的名义。

吐谷浑当时已经是大唐属国了,可以不算和亲,这两位“圣君”的吹捧者可以把这点作为写作的切入点,题目是《唐朝最伟大的两位帝王,不和亲,打下了万里江山,比李世民强多了》,刚好30字,总分总结构,先说李世民借了隋朝的光才发达,再说李治在位疆域面积最大,第三说李治和武则天对外强硬不和亲,最后总结李治和武则天最伟大,估计能有不少流量。

我个人认为,换两个木偶在皇位上坐着,唐王朝也不至于损失这么大。

从和亲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国力变化和战略重点(二)李隆基时期

【金城公主与吐蕃】

当然,武则天后期局面有所好转,尤其在西域收复安西四镇后,双方互有攻守,吐蕃毕竟国力不如,内外交困,逐渐被武周占据了主动,并主动向武则天退位后的唐王朝求和。

唐中宗就是在这个时候,与吐蕃进行了第二次和亲,把金城公主嫁到了吐蕃。

当时唐王朝阴盛阳衰,包括武则天余毒、韦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上官婉儿等一大批女人是活跃在当时历史舞台上的主角,唐中宗、唐睿宗又是出名的无能皇帝,一直到李隆基连续发动两次政变才彻底消除了这些人的影响。

但还别说,唐中宗、唐睿宗时期唐王朝至少在对外方面没挨什么欺负,这两个比木偶强不了多少的无能皇帝,至少没给唐王朝造成什么不可挽回的影响。

国内政局不稳,延伸到边疆就是思路不清、战略不明,这边都开始和亲了,安西那边的边境守将竟然闹出了乱子,主动攻打吐蕃,吐蕃人被激怒。

“时张玄表为安西都护,又与吐蕃比境,互相攻掠,吐蕃内虽怨怒,外敦和好。时杨矩为鄯州都督,吐蕃遣使厚遗之,因请河西九曲之地以为金城公主汤沐之所,矩遂奏与之。吐蕃既得九曲,其地肥良,堪顿兵畜牧,又与唐境接近,自是复叛,始率兵入寇。”(《旧唐书》)

从和亲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国力变化和战略重点(二)李隆基时期

(金城公主白塔)

这个张玄表,整本《旧唐书》中就出现这么一次,你要是有本事直接把吐蕃灭了也行。要么就像安史乱后唐德宗在蜀中、西北各个方向一齐给吐蕃放血消耗国力,坚持二十年必见成效。像这样杀几个吐蕃人、抢一些牛马羊驼回来,土匪一般的行为只能加深双方仇恨,没有任何战略意义。

第二个杨矩,是金城公主的送亲使者,接受了吐蕃的贿赂,上表把河西九曲一块肥美的土地送给吐蕃当金城公主的陪嫁,吐蕃离中原又近了一步。几年后吐蕃大举入寇,杨矩自杀,勉强不算唐奸。

金城公主在吐蕃三十年,对改善双边关系基本上没起到什么作用,双方战火不断,还有数次十万人以上的大战。不是她不如文成公主,而是时代不同了,还有一群猪队友拖后腿,她也是无能为力。

从和亲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国力变化和战略重点(二)李隆基时期

(河西九曲,青海黄河大转弯)

盛唐期间李隆基战略重点并不在吐蕃身上,对吐蕃基本上是防守反击,或者在河西走廊附近为改善战略态势而进行局部攻势,唐军虽然能够压着吐蕃打而且胜多败少,但一直没有以灭国为目标的大型战役。双方的战线从蜀中一直延伸到西域,但仍然不算是全面战争。

安史之乱前,唐蕃打了一百年,之后又打了一百多年。一直到吐蕃灭亡,二百多年双方的战士、人民的血流了无数,但一直没有第三次和亲。双方都已经深刻认识到,和亲对改善唐蕃双边关系已经毫无意义了。

安史之乱前吐蕃的战略意图,我个人倒是觉得与当年三国时蜀汉很相似,明知道攻打大唐占不到大便宜,但仍然不断发动进攻,一是为了树立一个强敌以统一内部思想,二是拼消耗等待唐王朝犯错误。

后来果然等到了,吐蕃比诸葛亮幸运的多。

从和亲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国力变化和战略重点(二)李隆基时期

(武侯祠)

【李隆基与北方后突厥、契丹和奚族的和亲】

李隆基的战略重点是在蒙古高原,是后突厥。

突厥人是中原政权的传统敌人,就像R国在A国心中的位置一样,不置之死地誓不罢休。

唐睿宗时期,曾准备把宗室女金山公主嫁到后突厥,但李隆基继位后取消婚约;之后,后突厥可汗把儿子派来长安“入宿卫”,并再次求婚,李隆基答应把宗室女南和县主嫁过去,可惜这个后突厥可汗的儿子没福气,死在了长安,婚约再次取消。

这段时间,估计李隆基已经下定决心要灭了后突厥,所以一直在和亲方面敷衍。之后后突厥可汗的女婿带着妻子投降唐王朝,李隆基就把他的妻子封为金山公主,算是借花献佛了。

从和亲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国力变化和战略重点(二)李隆基时期

李隆基时期没有李靖这样的天才级别的将领,只能靠国力消耗后突厥。名将张仁愿在黄河河套地区以北漠南草原修建了三座受降城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切断了后突厥入侵中原最方便的一条通道。

等到开元八年,李隆基觉得力量积累的已经足够,趁着后突厥可汗被杀内乱之机,调集各方势力举世攻打后突厥,包括西域的铁勒九姓部落,东方的契丹、奚,加上唐军从南进攻。但后突厥也有能人,曾在唐王朝生活四十年的暾[tūn]欲谷领导后突厥军队各个击破了讨伐军,并避开唐军主力从凉州入侵大唐,给唐王朝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这次举世攻突厥失败,使后突厥从内乱当中恢复过来,又维持了二十多年的统治。这也是后突厥最后的辉煌了,之后就每况愈下,一直到彻底灭亡。

但李隆基也不敢轻易再次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把主意打到了契丹和奚身上。

从和亲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国力变化和战略重点(二)李隆基时期

(开元时期的李隆基还是很有作为的)

开元二年、三年,奚族和契丹脱离后突厥回归唐王朝,李隆基重新设立了饶乐州都督府和松漠都督府,并在开元五年把宗室女固安公主永乐公主嫁给了奚族和契丹的首领;

开元十年,李隆基把宗室女东光公主燕郡公主嫁给了新任奚族和契丹首领;

开元十三年,李隆基把宗室女东华公主嫁给了再新任契丹首领;

天宝四载,李隆基把宗室女宜芬公主嫁给了再新任奚族首领;

同是天宝四载,李隆基把宗室女静乐公主嫁给了再再新任契丹首领。

中间契丹和奚反复叛降,这些首领有的自然死亡,有的死于内部斗争,但你有多少个王,李隆基就有多少个公主。28年间7位公主,只有第一个固安公主是离婚可以回到大唐,其他公主应该都是客死他乡。

最后两位,宜芬公主和静乐公主是被她们叛唐的丈夫杀了祭旗的,“奚、契丹各杀公主以叛。”(《资治通鉴》)

从和亲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国力变化和战略重点(二)李隆基时期

契丹和奚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正好位于蒙古高原、中原、东北大三角区域的中心,中原王朝向这两个方向扩张,或者防御这两个方向敌人的入侵,都需要借助契丹和奚的力量。唐亡后,契丹崛起,以这个区域为中心占领了中国北方的广大领土,是历史上最强盛的少数民族政权之一。

之前武则天时期的营州之乱,让契丹和奚对中原政权存在深深的戒备之心,内部分化也很严重,亲唐派和亲后突厥派争斗不断,李隆基的和亲政策完全没有取得实际效果。

尤其是天宝初期开始,李隆基在河北堆积了越来越多的军力,节度使制度也给安禄山等边疆守将更大的权力,一边在安抚契丹和奚,另一边边将们还不断讨伐。

和刚才所说的金城公主在吐蕃的情况一样,要么就集中力量彻底灭了契丹和奚,要么大家就统一行动,这样有的拉、有的打,加剧了契丹、奚内部亲唐势力和叛唐势力的矛盾,这些公主夹在中间,其悲剧命运早已注定。

李隆基还是缺乏一种宁可打破坛坛罐罐也要解决问题的狠劲儿,总想着以夷治夷,想争取契丹和奚成为消灭后突厥的主要力量。盛唐时期国力是强大了,但军事方面的力量反而远远不如李世民时期。

这就叫虚胖。

从和亲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国力变化和战略重点(二)李隆基时期

(契丹)

【李隆基与西域突骑施等国的和亲】

开元初期,李隆基和亲上瘾了,除了契丹和奚之外,还把西突厥王族阿史那家族的女儿封为交河公主嫁给了西域的突骑施新任可汗。

突骑施前任可汗是被后突厥杀死的,李隆基安抚突骑施,一是为了让突骑施在中亚对抗大食东进,二是在西方给后突厥找个敌人。同时,突骑施也需要唐王朝的支持,这样才能在西突厥十姓部落当中保持统治地位。

西头事委你,即须发兵除却大食。”(《全唐文》)

应该说,突骑施总体上实现了李隆基的战略设想,抵挡大食东进二十余年,为守护丝绸之路,为大唐西域的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但这和和亲关系仍然不大,安西军是当时的天下强军,有这个鞭子在,突骑施必须听话。

从和亲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国力变化和战略重点(二)李隆基时期

(新疆交河故城,安西都护府遗址)

天宝三载,李隆基把宗室女和义公主嫁给了中亚宁远国国王。宁远国就是原来的拔汗那国,因协助唐王朝平定吐火仙之乱有功,李隆基改其国名为宁远,并把自己母族的窦姓赐给了国王,同时嫁过去一位宗室贵女。

这和嫁到突骑施的阿史那家的女儿不一样,是汉族的贵女,算是对有功之臣的奖赏,虽然同样没有什么实质性作用。

安史之乱后,宁远国出兵助唐王朝平叛,看来在西域李隆基的统治还是比较成功的。

从和亲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国力变化和战略重点(二)李隆基时期

(和义公主是嫁的最远的一位)

从唐中宗到李隆基,共有十位公主和亲,先是靠和亲安抚了吐蕃,又靠和亲维系了一个反后突厥和吐蕃的军事联盟。思路是好的,但效果只能说聊胜于无,真正抵挡吐蕃和消灭后突厥,还是靠的是大唐男儿手中的横刀。

和亲政策只是一道保险而已。

但不管怎么说,李隆基初期战略目标很是明确,西域对吐蕃和大食都是防守反击,以稳为主;对后突厥,则是联合契丹、奚、渤海国、回纥、铁勒九姓各部落,一直到把后突厥弄死为止。李隆基开元年间很坚决的执行了自己的计划,实现了自己的战略目标,这也是唐王朝走向鼎盛的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天宝初期后突厥瓦解崩溃之后,李隆基就失去了战略方向,就如当年A国大敌解体后天下无敌时一样。

本文共分三篇,本篇为第二篇。第一篇

从和亲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国力变化和战略重点(二)李隆基时期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欢迎关注和讨论。

本文作者:理工男读历史(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8121639025967629/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唐玄宗   唐太宗   金城公主   唐中宗   武则天   唐高宗   唐朝   唐睿宗   旧唐书   辽朝   成都   朝鲜半岛   诸葛亮   武周   历史   内蒙古   朝鲜   唐德宗   上官婉儿   三国   青海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