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绝地犹斗 南京失陷后国军抵抗的4个特征

网络整理 2019-06-06 最新信息

1937年12月12日5时,那个充满争议的20分钟撤退会议之后,南京城陷入了极度混乱中。约15万国军参加了南京保卫战,其中有约1万人阵亡,4.5万人得以安全撤离,剩下9万多人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被迫滞留南京。

本文想要关注的是那些滞留在南京城的国军官兵们,在日寇疯狂的大屠杀中,他们遭遇了什么,他们又作出了什么样的选择,他们最后的命运又如何?

绝地犹斗 南京失陷后国军抵抗的4个特征

电视剧《四十九日祭》剧照

因为军队撤出南京时缺乏有效的组织,再加上通讯不畅,士气低落,所以,虽然城内时有抵抗的枪声、爆炸声响起,但是总体上来说是零星、短促的,而且,大多数滞留南京的国民党官兵放弃了抵抗。

有日军在日记中写道,“他们已完全丧失了斗志,只是一群群地走来,他们现在对我军是安全的”;“以1000人、5000人、10000人计的群体,连武装都不能及时解除”;“傍晚把俘虏押往南京的一个兵营, 不料竟有一万多人”……

面对凶猛的日寇,部分滞留在南京的国军官兵选择了“化妆易装”,他们想尽办法,尽可能掩饰自己的军人身份,可他们因为“手上有老茧,前额有帽痕”,很难躲过日寇的搜查。

绝地犹斗 南京失陷后国军抵抗的4个特征

电视剧《四十九日祭》剧照

大量国军撤出南京后,南京城老百姓最后的希望也随之破灭了,对国府和国军的不满也转化为愤恨,他们胸中的一口恶气无可选择地撒到了这些残兵身上。当有国军士兵央求老百姓给予栖身躲避之类的帮助时,他们的态度并不友好。有的老百姓干脆直接就予以拒绝,有的甚至冷嘲热讽:“你们不在队伍里吃兵粮,跑我们这儿干什么来了?”,“干不过人家就躲我家呀?就这点出息啊?”

还有老百姓把话说得更直率明了:“你就放过我们吧,我要是收留了你,日本人会灭了我全家的。我总不能为了你一个人,连累我一家子吧!”

让人感动的是,在看到日军进城后杀人放火的暴行后,那些看似冷漠无情的老百姓开始转变对国军残兵的态度,他们纷纷用行动表示了对他们的同情和接纳,于是,有一些国军士兵在老百姓的帮助下侥幸脱险。

绝地犹斗 南京失陷后国军抵抗的4个特征

电视剧《四十九日祭》黄品沅饰国军士兵

曾有媒体报道,国军第103师田兴翔等三人就得到了南京市民的帮助,他们在一户食粮并不宽裕的人家吃饱了饭,又被那家主人藏到牛圈里的草堆中,好好的睡了一觉。后来,田兴翔等三人又趁着日军搜索后的空隙,用那户人家的大木盆和门板漂过了江,得以脱险。还有的国军残兵装成难民,希望能够蒙混过关、逃出南京城,还有人甚至到庙里当了和尚以躲避凶险。

还有大量残兵即使换上了老百姓的便装,最后也没有出得了城,他们大都选择躲进“安全区”。贵州籍军官夏明贵等三人就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他们的藏身之处是设置在金陵大学的难民区。

可是,“覆巢之下安有完卵”,1938年1月,日军突然搜查金陵大学的难民区,日军声称,他们确定有国军官兵混进了难民区,如果国军官兵主动站出来,将不伤害其他无辜难民。

就在夏明贵等三人纠结未决时,善良的老百姓站出来了数百人,他们也许笃信“法不责众”,却未曾看清日寇灭绝人性的凶残面目,结果,数百名难民全部被杀。

绝地犹斗 南京失陷后国军抵抗的4个特征

电视剧《四十九日祭》胡歌饰演国军军官

当时的南京城另有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那就是所谓“国际安全区”。国际法规定,交战双方不得进入中立的国际安全区,但日军一直不承认其合法性,理由就是:“国际安全区”内藏有中国军人。他们强行闯入“国际安全区”,对所有人进行甄别,凡是“手上有老茧,前额有帽痕"的青壮年,一律带走。

军官教导总队参谋主任廖耀湘也在滞留南京的残兵之列。这位后来在中国远征军打出了威名的人物当年在南京保卫战中负了伤,是栖霞山的一个村民收留并保护了他,他在这个村民家中养伤、藏身达两个月之久,直到次年2月才逃出南京。

成功逃离南京的还有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他就是刚从上海撤退至南京,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参加了南京保卫战的国军第88师师长孙元良。至于他是如何逃出南京城的,坊间一直有多种说法,流传最广的是以下两种说法。

第一,据宋希濂后来说,那次20分钟撤退会议结束后,孙元良就没有回部队,而是脱去军服,直接换上了便服,躲进了一家妓院,还拜鸨母做了干娘。后来,孙元良又到难民营躲了一个多月,乘日军疏散难民的机会混出了南京城。

绝地犹斗 南京失陷后国军抵抗的4个特征

电视剧《四十九日祭》胡歌饰演国军军官

第二,据第88师南京通信处主任葛天说,孙元良是靠了他东吴大学的同学才得以躲避日军的屠杀。在撤退命令下达之后,孙元良只身躲到了老同学为他联系好的某国驻华公使馆。在得知对南京保卫战失利负有责任的唐生智等都安然无恙后,他才离开公使馆,躲到了他在南京的一处私宅,后来,化装成一个马车夫,混出了南京。

孙元良自己则说,在撤退命令下达后,他带着约600名官兵一路游击日军才冲出了南京城。

“妓院”、“使馆”、“游击”等等,尽管内容各异,或大义凛然,或悲悲戚戚,窝窝囊囊,更多人还是愿意相信孙元良是躲进了妓院或公使馆,一来暂避风头,逃避南京失守的责任;二来保住性命,毕竟南京城已经成了日本人的天下。

绝地犹斗 南京失陷后国军抵抗的4个特征

电视剧《四十九日祭》胡歌饰演国军军官

在不少传记报道以及史料中,国军撤出南京城之后,那些滞留南京的国军残兵群体有一个程式化的形象:他们一个个眼神呆滞,衣着破烂,木讷顺从,就像一群待宰的绵羊。

事实并不尽然,除了上述各种花样的“保命招数”之外,还是有一些国军士兵选择了“杀敌报国、舍生取义”,在凶猛残暴的日寇面前,他们硬是不肯低下高贵的头颅,“宁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

他们自发地、零星地进行过抵抗日寇的活动。之所以称之为“抵抗活动”,是因为其规模有限,范围有限,缺乏组织,没有连续性。这也是在那一特殊时期南京军民抵抗日寇的四个基本特征。

有一段时间,网上流传过一位原日本海军军官的回忆文章。他在文章中提到,在南京下关地区看到十几个中国人被日军枪毙,于是他就询问现场的一名日军士官:这是怎么回事?

那名士官说:前几天夜里,有一个中国军人潜入我们的士官寝室,把还在熟睡的十一个士官全部杀掉了。

海军军官指指那十几个被枪毙的老百姓说:那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士官说:抓不到那个军人,我们就抓了十几个附近的南京居民复仇。

绝地犹斗 南京失陷后国军抵抗的4个特征

电视剧《四十九日祭》胡歌饰演国军军官

有学者对这则网友间流传的故事发表意见,这位学者称:一,这是编造的;二,日本右翼一直说,中国“残败兵”威胁南京治安,所以才要搜出来杀掉。”

笔者不知道这位学者认定的“编造”之说有何依据,倒是他所说的第二点让我很反感,他难不成要说:军人们那年要是当了日本人的顺民,南京大屠杀这样的惨案就可以避免了……

绝地犹斗 南京失陷后国军抵抗的4个特征

电视剧《四十九日祭》胡歌饰演国军军官

据杜聿明回忆,有两位国军装甲兵宁死不降,他们隐藏在损坏的坦克里,“看见日寇又有一大队步兵来到……他俩将机关枪从战车转塔前后两端伸出,突然袭击,打得日寇落花流水,滚滚倒地的有几十人。”

双方僵持至当天夜里,两名国军士兵中的一人突围了出去,另一人壮烈牺牲。

绝地犹斗 南京失陷后国军抵抗的4个特征

电视剧《四十九日祭》剧照

南京沦陷之后,国军残兵何去何从?事实已经给出了答案,有侥幸逃生的,有束手就擒,坐以待毙的,也不乏拼死抗争之士。

不可否认,国军残兵的抵抗并不具有普遍性,因而,并没能给日寇太大的打击。但是,他们至少表现出了中国军人的铁血豪情,他们不屈不饶、御敌卫国的作为理应获得后人的赞赏和敬仰。

本文作者:乐享趣闻轶事(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7467393523843595/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孙元良   南京   四十九日·祭   宋希濂   唐生智   廖耀湘   栖霞山   上海   胡歌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