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归田园居的陶渊明,真的只是要归田园居么?

网络整理 2019-06-15 最新信息

公元365年,一个婴儿诞生于浔阳柴桑,他就是后来为众多中国人熟知的陶渊明了。可惜陶渊明虽然也算是名门大家之后,到了他父亲这一代,已经家道中落。等到他的父母去世的时候,陶渊明和自己的妹妹,还没有完全成年。

归田园居的陶渊明,真的只是要归田园居么?

这时候陶渊明在干什么呢?他在刻苦攻读儒家“六艺”,一直努力想要成为的,就是能够为国家和人民做点事情的人。他的《饮酒》诗第十六篇中这样说自己: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可见,陶渊明其实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

归田园居的陶渊明,真的只是要归田园居么?

而儒家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什么呢?那就是积极的入世态度。儒家的开山鼻祖孔子就曾经被人说他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人物,到了他的子孙后代身上,这一精神始终有所流传。他们想要为国家和社会做一点事情,而要在那样的封建社会中谋求做事情,当官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途径。

陶渊明的诗文《归去来兮辞》中这样写道:家里很穷,种地获得的粮食压根不够吃的。小孩子也多,米缸里空空荡荡可以看到底,维持生计所需要的物资,又没有办法去解决。亲友们劝我去当官,我也有同样的想法。可是一直苦无门路。正赶上地方大员以爱惜人才为美德,我的叔父也暗中使了不少力气,才最终选择离家不算很远的这个地方,当一名小官。

其实在这时候陶渊明已经有了浓厚的归隐心思,所以,他说自己出来当官,只是有点这个想法而已。其实他年轻的时候也有着“猛志逸四海”的豪情壮志。但是为什么随着时间的发展,到了后来陶渊明要选择弃官归隐,归田园居呢?

归田园居的陶渊明,真的只是要归田园居么?

当富家翁?别搞笑了。

有的人说,陶渊明想要当个富家翁。说陶渊明自己有土地,所以不缺粮食,有仆从,所以不需要自己耕作劳动。其实不然,在他的《归田园居》诗六首中有着这样的描述: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可见,陶渊明在辞官之后,是自己带着孩子们开荒种地的,可惜种地的水平真不咋样,一句草盛豆苗稀就可以看出来了。在《五柳先生传》中更是描写了他的生活水平:泥土拍打成墙的方子里空荡荡的,挡不住冬天的寒风和夏天的烈日,身上穿的是打了一层又一层补丁的粗布短衣,盛饭用的篮子和装水用的瓢总是没东西。

归田园居的陶渊明,真的只是要归田园居么?

陶渊明诗《饮酒》第五篇

所以,说陶渊明不当官,是为了过上富足小康的地主生活的人可以闭嘴了。

受到老庄思想的影响?只是一个方面。

在魏晋时期,整个社会开始流行一种思潮:空谈老庄。东晋时期,北方沦陷,衣冠渡江。到了南方之后的北方贵族们依然不改自己的这点风俗爱好。其中最有名的便是东晋时期的王谢家族了。“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只喜欢喝酒空谈,而且不遵守礼仪规矩,最终被当朝的司马家族给杀掉。王戎、王衍等人都可以说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这些人有一个非常统一的特点,说起道理来一溜一溜的,可是给他们个官当起来,便是终日饮酒作乐,什么工作都不干。

归田园居的陶渊明,真的只是要归田园居么?

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中的陶渊明难免也受到这种道家思想的影响。一个是在公元405年,当时他担任的是彭泽令,有一个督邮来他的治所视察,陶渊明的手下劝他收拾整齐去见上级领导。在我们看来似乎理所当然的事情,可是陶渊明不干了,他说我洒脱惯了的,也算的上是落魄士族,那里忍受的了这些臭小子!一怒之后他便辞官归隐了。

虽然他已经隐居了,可是朝廷需要人才呀,便多次征召他出山,可是他不但不出山,而且还对来人躲避不见。但是有一位好朋友太守颜延之知道他很穷,所以经常带了酒菜来接济他,陶渊明不但不说一句谢谢,而且吃饱喝醉之后便挥挥手对太守说,我喝多了要睡觉去,你赶紧走你的吧。

归田园居的陶渊明,真的只是要归田园居么?

陶渊明故居

由此可见,经过了少年时期学习的儒家思想以及青年时期社会渲染的道家思想的侵染,陶渊明的内心中开始产生了两极分化:到底是积极的入世当官,做点事情呢,还是避世而出,躲藏起来自得其乐呢?从最终的结果来看,其实是道家思想在陶渊明的内心占据了主导。

让陶渊明选择避世不出,一方面是道家的思想影响所致,所以陶渊明自己也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在《桃花源记》中更寄托了他理想的农村生活: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梦想,如果有机会实现梦想,那该是多么痛快的一件事。可惜,受到现实的影响,最终陶渊明不得不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选择了归隐山林。

兵戈连年,眼见百姓受苦而自己又不能有所为,或者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我们可以看到,陶渊明出仕,大概是从公元393年开始的,结束于公元405年。从公元398年起,整个东晋国家内部开始出现问题:门阀制度终究造成了事实上的割据,他们各自不相统属,也不再遵从东晋中央的指令,以王恭、殷仲堪、桓玄、刘牢之等为代表的地方派系,和以司马道子父子为首的中央派系互相倾轧,意图吞并消灭对方。于是整个东晋帝国内部征伐不断,人民流离失所,加上天灾,饿死的饥民到处可见。在陶渊明诗中写道: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连过去有人住的地方,现在都大量空置了出来。

最终在403年桓玄进入健康,意图篡权,而刘裕带领北府军又把桓玄赶了出去,完成篡权灭晋。

陶渊明是面对着这种巨大的现实和理想落差之下,最终选择归隐的。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陶渊明对于当时那些世家门阀行为的不齿,不屑于同流合污,而要坚守自己的“道”。他的诗文本来都是有着皇帝年号的,可是到了他归隐之后,都只用甲子年来表示,也可以管中窥豹略知一二了。

归田园居的陶渊明,真的只是要归田园居么?

世外桃源

归田园居的陶渊明,真的只是要归田园居么?

世外桃源

陶渊明的隐居,造就了五柳先生之名

如果陶渊明不隐居,或者也只能够维持在那个乱世之中当个小官混饭吃的程度。从其个性身份来说,想要有所大成,却也是很难的。

而陶渊明退一步隐居著述写诗,才真正为我们后来者留下了一个“桃花源记”般的理想世界。

归田园居的陶渊明,真的只是要归田园居么?

本文作者:阿庆还是阿庆(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02331537708286477/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陶渊明   东晋   儒家   桃花源记   不完美妈妈   九江   竹林七贤   孔子     十三经   桓玄   王戎   农村   刘牢之   颜延之   嵇康   司马道子   终南山   交通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