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夏桀、商纣“以酒为池”的真相(夏桀商纣王周幽王的共同点)

网络整理 2022-05-30 最新信息

1999年在河南偃师商城内,发现规模庞大的石砌水池遗迹。石砌水池的主要用途,不是提供生活用水,因为在宫殿建筑附近有多处水井,人们可就近汲取井水,在水池遗迹附近也发现多口水井,使用年代与水池相同,井内出土大量用于汲水的陶器。 而且在水池南岸,发现临水建筑遗迹。由此可见,这是供商代帝王娱乐的池苑。石砌水池是否就是“酒池”,由于发掘的是遗迹,池中液体早已荡然无存,考古学界也无法确定。从历代文献寻找线索,“酒池 ” 的直 接证据,可谓风毛麟角。如果从考证上古饮酒风俗人手答案就直接明了了。

夏桀、商纣“以酒为池”的真相


首先来说说酒,许慎《说文解字》释“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吉凶所造也”,并非文戏之言。《孟子·离娄下》:“禹恶旨酒,而好善言。”又《战国策·魏策二》:“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 而甘之, 逐疏仪狄,绝旨酒;日:‘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若说禹尚能 自制而“绝旨酒 ”,后世却屡有嗜酒放纵之人,最为人所知者,莫过于桀、纣,史书多有记载。

《史记·殷本纪》:“(帝辛)大取乐戏于沙丘, 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 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张守节《史记正义》引《太公六韬 》:“纣 为酒池, 回船糟丘而牛饮者三干余人为辈。”其他正史亦跟进转载其语,如《晋书·食货志》:“悬肉成林,积醪为沼,使男女裸体相逐于其间,伏诣酒池中牛饮者三千余人。”到汉代开始向前追溯,将“酒池”与夏桀联系。如《韩诗外传》卷四:“桀为酒池,可以运舟,糟丘足以望十里,而牛饮者三千人。”刘向《列女传》卷七《孽嬖传 》:夏桀尽日与宠妃妹喜饮酒,无有休 时,“为酒池可以运舟,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弱其头而饮之于酒池”。于是后世“酒池”与夏桀的联系,逐渐定型,如《宋史·夏侯嘉正传》:“桀困于 酒池。”夏桀与商纣,两者何其相似,都“以酒为池”。《晋书·列传十八》 段灼将桀、纣并论之:“夏癸放于鸣条,商辛枭于牧野,此俱万圣之主,而国灭身擒,由不能属任贤相,用妇人之言,荒淫无道,肆志沈言,作靡靡之乐,长夜之饮,于是登糟丘,临酒池,观牛饮,望肉林。”从以上梳理可知,“酒 池”作为史实,最早是商纣的事迹,而同样作为亡国典型的夏桀,长期与商纣并称,于是从西汉开始,“酒池”与夏桀产生联系。

夏桀、商纣“以酒为池”的真相

先民习俗之群饮

“古之饮者 ,必以群”,上古确有群饮之俗。考察古代衣食风俗,《礼记·礼运》不可不读:“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汗尊而坏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郑玄注:“汗尊, 凿地为尊也。坏饮,手掬 之也。”这里,有必要考证“汗”“葳”“截”的字义。《说文解字》:“汗,茂也。一日:‘小池为汗。’”何谓“葳”?《苟子·天论》:“田葳 稼恶,籴贵民饥。”《苟子·富国》:“田瘠以祓,则出实不半。”由此可见,“茂”“截 ”相通。又刘向《九叹 ·愍命 》“情纯洁而罔茂兮 ”,将 “葳 ”与“纯洁”对举,当解为“秽 ”。且“葳 ”与“辕”(秽),音符相 同,字义亦同原。《说文》此处两解“汗,茂也”,“小池为汗”,实可相互 发明。古代先民凿地为池,或寻天然水源,作为饮水之用。《史记 ·秦始皇本 纪》张守节《正义 》引苏林:“陈留俗,三月上巳,水上饮食为醣。”宗懔 《荆楚岁时记》:“元日至于月晦,并为酣聚饮食;士女泛舟, 或临水宴乐。”反映古人群聚于水源之处饮食遗风。 可证《说文》“小池为汗”之实,其水必含泥沙,因而混浊,故称“汗,菝(秽)也 ”。在原始时代,人们在地 上挖坑盛“酒”当作酒尊,用双手捧着饮用,那么势必群聚而饮之。 而且 “汗尊坏饮”,起初所饮为水而非酒,因为先民所得到的“草木之实”“鸟兽 之肉”,不足以果腹,还要“饮其血,茹其毛”以充饥,此时根本谈不上用剩余食物酿酒,所以“汗尊而坏饮”者为水而非酒。《礼运》:“后圣有作…… 以为醴酪。”“醴”就是酒,《说文》:“醴,酒一宿,孰也。”古代按酒的清浊,分为五等,叫“五齐”,《周礼 》:“(酒正 )辨五齐之名:一曰泛齐,二曰醴齐,三曰盎齐,四曰缇齐,五曰沈齐。”据郑玄注,醴以上尤浊,盎以下差清。“醴”属于一种较浊的酒,有甜甘之味,是酒的早期品种。由此可知,随着时代发展(生产力提高,剩余产品增多),人们才开始制“醴酪”。

夏桀、商纣“以酒为池”的真相


设想酒产生以后,先民合饮之俗不会猝然消失, 而会或多或少地遗留于风俗 中,这是社会风俗的特性。《礼记·礼器》:“三代之礼一也,民共由之…… 周旅酬六尸,曾子曰:‘周礼其犹醵与!’”郑玄注:“合钱饮酒为醵。”《史记·货殖列传》:“岁时无以祭祀进醵。”证之《说文》“醵,会饮酒也”,亦相契合。众多文献记载的“醵”,就是原始时代“群聚而饮”在后世遗留的风俗。在原始时代的人类社会,先民在原始共产观念的支配下,居同穴,均分 食,那么饮必以群。远古无酒 ,因而“汗尊而坏饮”者必为水。待酒产生后,此俗犹存,唯所饮者易之为酒,于是才有群饮酒之风。原始时代人们凿地为 尊,手捧而饮,后世亦有凿地盛酒、群聚而饮的情况存在过,只是随着时代变 迁,原始遗俗逐渐淡化与变形。桀、纣“以酒为池”不过是承此遗俗,依凭王权,令人将小坑凿扩为大池,以逞其欲。故“酒池”之说,并非子虚,其群饮之实,渊源有自。

先民“和水而饮”习俗

我国先民饮酒,存在“和水而饮”的风俗。“和水而饮”,与上古“玄酒”文化有关。 读《礼记》就会发现,其中多次出现“玄酒”的提法。例如《礼记·礼运》“故玄酒在室 ,醴盏在户,粢醍在堂,澄酒在下”,《玉藻》“凡 尊必上玄酒。唯君面尊,唯飨野人皆酒”等多处出现。何谓“玄”?《说文·玄部》“玄,幽远也”,“玄酒 ”即远古之酒。古人认为,水配玄(黑)色,《史 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方今水德之始……衣服旄旌 节旗皆上黑”。时代愈古老,酒愈近于水。可想而知,远古之人所谓“饮酒”,与饮水无异,因而命之“玄酒 ”恰合。《礼记·礼运》“故玄酒在 室”句。孔颖达有疏为证“玄酒,谓水也。 以其色黑,谓之玄,而大古无 酒,此水当酒所用,故谓之玄酒”。用祖先之 “酒”(即水)祭祖先,亦合常 理。 后世置玄酒,还有深义。《礼记·礼器》“礼也者,反本修古,不忘其 初者也”,《乡饮酒义 》云“尊有玄酒,教民不忘本也”,可见玄酒设而不 饮,以思古昔。《乡饮酒义》还有:“尊于房中之问,宾主共之也。尊有玄 酒,贵其质也。”由此可知,古人饮酒常有玄酒在旁,而且玄酒必置于尊位,体现对先人尊敬,故而“玄酒在室”、“澄酒在下”。又《礼记·乐记》: “大飨之礼。尚玄酒而俎腥鱼,大羹不和,有遗味者矣。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崇尚“玄酒”之原委,深义存焉。发思古之幽情,缅怀先祖创业艰辛,以示不忘本根。

除此之外,“玄酒”(即水)更有实用价值,可用来节酒之厚薄。读王国维《观

夏桀、商纣“以酒为池”的真相

堂集林·说盂》:“盖古者宾王献酢,无不卒爵。又爵之大者,恒至数升,其 必饮者,礼也。其能饮或不能饮者,量也。先王不欲礼之不成,又不欲人以成 礼为苦。故为之玄酒以节之。”吕思勉《中国制度史·饮食》:“人之饮酒,多寡不同,而相饷之爵,大小若一,明亦必和水饮之,而后其礼可行也。”两先生从行礼可能性方面,论证古代“和水而饮 ”存在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正如 《周礼·天官冢宰》记载“酒正”,“掌其(指酒)厚薄之齐”。 又古代有 “盂”,器形,为长流、有錾、有盖、圆口、深腹、三足,就是用来和水“涤 荡”的器具。 酒对于古人,不仅可祭逝者。更可佑活人。 酒很早就以灌祭形 式,用来祭奠祖先神灵。《周礼·天官·酒人》 “酒人掌为五齐三酒,祭祀则共奉之”;《诗经·商颂·烈祖》“既载清酤, 赉我思成”。何渭“酤”?《说文·酉部·酤》“酤,一宿酒也”;《诗经·商颂·烈祖 》郑玄注“既 载清酒于樽酌以裸献,而神灵来至,我致齐之所思则用成”。裸,《说文·示部·裸》“灌祭也”;又《尚书·洛诰》有言“王入太室裸 ”,孔颖达疏 “王以圭瓒酌郁鬯之酒以献尸(笔者按:据《仪礼·士丧礼》,“尸”是祭祀 中代替死者行祭仪的活人 ),尸受祭而灌于地,因奠不饮,谓之裸”。《诗经·豳风 ·七月》亦有“为此春酒 ,以介眉寿”,说明人们也用冬酿春熟之酒来佑助长寿延年。《诗经》里凡涉及祝寿的地方,几乎都少不了酒。因为“酒”、“久”谐音,“祝酒”也就是“祝久”。 当时人们视酒具有独特的养生延年之医用价值.《诗经·大雅·行苇》“酌以大斗,以祈黄翥”,《说 文·酉部·瞽》可为佐证:“臀,治病工也。 殴,恶姿也。臀之性然得酒而使从酉。王育说,一曰 :‘殴病声酒,所以治病也。’《周礼》有医酒。古者 巫彭初作臀。”古代“医”字从酉部,可见酒在古人心中,确有药用价值的观念。且“罾”可以直接解为用粥酿成的甜酒,《周礼·天官冢宰·酒正》“辨 四饮之物,一曰清,二曰臀,三曰浆,四曰酏”。 “酒”本身就有养气之功 效,《礼记·郊特牲》“凡饮,养气也”,在这里,古者以酒医病、养生的意思,就非常明显了。

夏桀、商纣“以酒为池”的真相

从上古饮酒器容量,证“和水而饮”风俗。 “酒”有养气之功效。适量饮用,的确可活血通络、益寿养气.若纵欲牛饮、酩酊大醉,除了有麻醉作用外,对 身体反而有害,但是上古饮酒之器却容量较大。就饮酒之器而言,名称有爵、觚、觯、角、散、觥等许多。爵,不用多说,我们较为熟悉,其形似雀,如 《左传·庄公二十一年》: “虢公请器,王予之爵。”觚,《说文·角部》:“觚,乡饮酒之爵也(此处 “爵” 应视作泛称)。一曰:‘觞受三升者谓之觚。 ”’觯,《说文·角部》:“觯,乡饮酒角也 (此处“角”亦为泛称)。《礼》曰:‘一人洗举觯。 ’觯受四升”, “觞,觯实日觞,虚日觯”。可见《说文》认为觚三升,觯四升。觥,可见于《说文·角部·触》:“馈,兕牛角可以饮者也……觥,俗麟从光。”故《左传·成公十四年》引“《诗》曰:‘兕熊其觫,旨酒思柔。 ”’验之于《诗经·小雅· 桑扈》为:“兕觥其觫,旨酒思柔。”可见“俗麒从光”是也。又《诗经·豳风-七月》:“跻 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觥乃饮酒器之至大者。 散、角之名,见于 《礼记·礼器》:“有以小为贵者:宗庙之祭。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尊 者举觯,卑者举角。”由此可知,散的容量应大于爵, 角的容量应大于觯,且散可能为罪(旧读为“稼”)之讹字。

夏桀、商纣“以酒为池”的真相


王国维《观堂集林·艺林三·说聋》认为:“《礼》有散爵,乃杂爵之意。……散爵犹言杂爵也。是散本非器名。”可见散是容量比爵、觚、觯更大的一类饮器。 这些饮酒器,在博物馆大都可 以看到,容量比较大,特别是觥、散等。而古代饮酒礼,必须满饮以为敬,《仪礼·乡饮酒礼》:“主人实觯酬宾。”郑玄注:“先自饮,乃饮宾,为酬。”《礼记·玉藻》:“君若赐之爵……卒爵而俟,君卒爵然后授虚爵。”现在不也有“先干为敬”的说法吗?原为古礼之遗。不仅如此,古代还有“旅 酬礼”。 《仪礼·燕礼》:“宾以旅酬于西阶上。”郑玄注:“旅,序也。以次序劝卿大夫饮酒。”如此大容量的饮器,加之“卒爵”、“卒觯 ”,而且还要多次饮用,以当今酒饮之,但估计得当场住院。 因此古代所饮之酒,应当比今世之酒清淡得多,难怪连一贯谨言慎行的儒家,也敢讲《论语·乡党》“惟酒无量,不及乱”这样的话了,可见当时酒之酒精度很低。

远古时代,酒近于水,后世酿酒工艺不断提高,其酒必愈厚,然其饮器仍其旧,无甚大变,人何以堪? 因此, 从上古饮酒器容量,可以推知,古人应有调节酒的手段与方法,否则如此大剂量饮用,是任何人都难以承受的。上文所论 “玄酒”(即水),除代表祖先之“酒”,其实用价值,正是用来解决这一矛盾,用“水”来 调节 “酒”之厚薄。 《史记·曹相国世家》:“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颜 师古注:“醇者不浇 ,谓厚酒也。 ”此处记载“醇酒”,并非后世所指“精 纯”之酒,而是指“不浇”之酒。根据《说文》及段注,亦可阐明此理。《说文·酉部》:“醇,不浇酒也。 ”段玉裁注:“浇,茨也。凡酒,沃之以水 则薄,不裸以水则日醇。”《说文·水部》:“浇,茨也。”段注:“凡酞 者,浇之则薄。”《说文-水部》:“茨,溉灌也。从水,芙声。”段注“隶 作沃”,“自上浇下日沃”。由此可知,“和水而饮”确有所本。“和水而饮”,试以地名论之。

夏桀、商纣“以酒为池”的真相


对于“酒泉”名称由来,有一说为:西汉名将霍去病曾在此地,将武帝所赐御酒倾于泉涌之中,以飨士众。此说欲显骠骑之恤 卒,也可看出 “和水而饮 ”遗俗之影响。 上文已证古人“以酒为养”,《礼记 ·投壶》更有:“(司射 )命酌,曰: ‘请行觞。’酌者日:‘诺。’当饮者皆跪奉觞。日:‘赐灌。’胜者跪日:‘敬养。’”此处记述,虽有过分程式化之嫌,但古代投壶之礼确 很普遍(即席问投掷游戏)。此活动若要往复进行,酒之厚薄便须有所节制,否则屡饮之人必不胜酒力,而酩酊之貌更为古人所不取。《礼记·玉藻》记载:“君子之饮酒也,受一爵则色洒如也。二爵而言言斯,礼已三爵而油油以退。”以史为证,三国吴大(司)农刘基曾经向孙权进谏:“大王以爵之后杀善士,虽翻有罪,天下孰知之?”(《三国志·吴书·虞翻传》) 酩酊之貌,古人 不取,然而大容量的饮酒器,古代确实存在,如何解决矛盾呢 ? 于是通过 “和水而饮”,酒成为解渴的饮料,饮酒近乎饮水。且古人视酒为养生益气之 物,如若遇上盛夏时节。烈日炎炎,酷暑难耐,则人们举觥牛饮,亦不足为奇,因此古人“酒量”,往往比现代人大得多。时至今日,无人以酒解渴,而古人常有之。上古如此,近至宋代亦然。

《水浒传》常言“饮酒”为“吃酒”,《水浒传》第16回,晁盖诸人劫取生辰纲,即用掺入麻药之酒,引诱 杨志等酷热之人:“晁盖一行七人扮成贩枣客人,佯对酒贩说:‘看你不道得舍施了茶汤,便又救了我们的热渴。”“老都管见众军所说,对杨志言道:‘那贩枣子客人已买了他一桶酒吃,只有这一桶.胡乱教他们买吃些避暑气,冈子上端的 处讨水吃。’” 若今世之人,以酒为中暑者解渴,无异负薪救火,只因此酒非彼酒。今之酒尽皆精醇,焉能充解渴之用?更加上,今世已无 “和水而饮”之俗,无由节酒之厚薄。 今世之酒区分度数,即供不同酒量选 择之用。古代无今世之精密测量,度数不可知、也未曾知,正说明“和水而饮”有存在之必要。时至宋代,酒已趋于精醇,而以酒解渴之用犹存,可见“和水而饮”之俗尚遗。由此可知,“和水而饮”风俗,在古代曾经长期遗存。 由于上古存在“和水而饮 ”的风俗,史籍记载夏桀、商纣所谓“以酒为池”,也只是添人酒的水池罢了,更何况早期的酒本来就近乎水。 由于群聚饮 酒,集合众人共饮,人数一旦增多。远古“汗尊而杯饮”的小坑 ,到桀、纣手上,依凭王权,发挥“创造力”,小坑凿扩为大池,以逞其欲,这便是“酒 池”的历史真相。 阐明上古 “和水而饮”风俗,不仅可以考辨“酒池”史事,还有利于把握上古酒文化。 例如《诗经·小雅·桑扈》“兕觥其觫,旨酒思柔”的说法,今人也就容易理解了。古人捧着大容量饮酒器.豪饮不醉反觉滋养。

夏桀、商纣“以酒为池”的真相


上古时代有“酒池肉林 ”之说。 对于“酒池 ”真相,今人存在误解。 夏桀、商纣所谓 “以酒为池 ”,其实是蕴涵上古饮酒遗俗。这样说你赞同吗?#酒#

Tags:夏桀   帝辛   晋书   史记   刘向   周礼   说文解字   货殖列传   汉朝   河南   礼记     成林   列女传   张守节   西汉   妺喜   孟子   许慎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