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从“消极治台”到建立行省,台湾在清朝管理的212年里经历了什么

网络整理 2019-04-22 最新信息

公元1683年,康熙大帝派遣明郑降将施琅攻台,澎湖之战中,郑军惨败,知道大势已去后,郑克塽于七月十五日向施琅投降。

康熙大帝终于清扫了名义上明朝最后的残余势力,这不仅在政治上有重要意义,在经济上同样如此:之前明郑方面的水军频繁骚扰东南沿海,而清朝为了对台湾进行经济封锁,又狠下心在东南沿海进行“禁海令”,这都给富庶的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从“消极治台”到建立行省,台湾在清朝管理的212年里经历了什么

终于,台湾这个大患解除了,东南可以松口气了。

不过对于如何对待台湾,朝廷上却有不同的意见,要知道,在这之前,台湾从未成为大一统的中原王朝的版图,大部分朝堂官员对这个地方是陌生的;既然明朝残余势力已经归顺,东南沿海的大患已经解决,政治和经济上的目的均已达到,那台湾似乎也没有必要留下来。

绝大部分大臣根本不希望对这个自己不熟悉的地方进行“劳民伤财”的投资,他们认为台湾远在海外,人口稀少,防守不易。

从“消极治台”到建立行省,台湾在清朝管理的212年里经历了什么

他们提出的意见是:放弃台湾,只保留澎湖做为东南诸省的军事屏障,台湾岛上的移民全部迁回中国大陆。

而还有一派大臣则提出不同意见,这些人的意见是:应该将台湾并为版图,这派大臣中以征台将领施琅的意见最为有力,施琅认为:台湾土地肥沃,对东南沿海又能起重要的屏障作用,所以即使需耗用国家经费,也应保住台湾,避免其被不友好势力掌握。

康熙帝经过慎重考虑,决定采纳施琅的意见,1684年(康熙23年)4月14日,清朝正式将台湾纳入版图,设台湾府,下辖“台湾县、凤山县、诸罗县”三个县,府治设在台南。

从“消极治台”到建立行省,台湾在清朝管理的212年里经历了什么

但是,清廷收台湾主要是出于地缘政治方面的考虑,对台湾的“控制”重于“开发”,其对台策略从根本上说是“为防台而治台”,所以此时清王朝对台湾的管理是非常消极的,为节省行政、治安成本,清朝限制台湾的人口成长,规定官吏不得携家带眷;驻军采班兵制,三年轮调换班,家眷不得随军来台,同时发布“渡台禁令”,严格条件限制人民渡台。

这些措施给台湾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人口上台湾男女人口比例失衡,大量无业的单身男子游手好闲,加之因公权力不彰,社会由豪强门阀把持,汉人移民多轻视官府与法令,使社会治安败坏,百年来械斗频传。

除此之外,清廷在台湾还进行了一项政策:设立“土牛线”进行“番汉分治”,这项政策更是造成了极大的隐患!

“土牛线”和“番汉分治”,这是什么?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先看一下台湾的地形图。

从“消极治台”到建立行省,台湾在清朝管理的212年里经历了什么

从图上可以看到,台湾岛的西侧(靠近大陆一侧)的沿海地区是大片的平原,而中央则是大片的山地(中央山脉),所以早期台湾的汉人移民开发的都是西部的平原地区。

事实上,无论是荷兰人,西班牙人,还是明郑政权以及清朝前期,其均没有控制台湾全岛,顶多控制了西部一隅,而台湾东部的山地呢?这则是台湾岛内原住民部族生活的区域。

从“消极治台”到建立行省,台湾在清朝管理的212年里经历了什么

但是,随着台湾汉人移民的增多,番汉冲突愈演愈烈,多次酿成流血事件,台湾原住民经常“出草”取汉人首级;而汉人也经常反击,捕捉原住民来制“番膏”进行报复。

双方对立如此严重,所以清王朝决定采取“番汉分治”的政策以解决此冲突,清王朝承认番民(高山族)自治地权,自清康熙61年(1722年)起,清朝进行严格的汉番隔离政策,官府于入山的重要路口,以立碑、立界方式来规范汉人生活区域,严禁汉人超越其区域;此碑界建物为“原汉界碑”。

从“消极治台”到建立行省,台湾在清朝管理的212年里经历了什么

这些界碑现在还有遗存,图为台北捷运石牌站前伫立的石牌界碑。

而到了18世纪初期,由于大陆人口膨胀,人地矛盾激化,大量移民蜂涌来台,为了延续“番汉隔离”政策,清廷则另加以“挖沟推土”方式,构成原汉界线。土堆俗称“土牛”,加上深沟,故称为“土牛沟”。除此,而在地图上则常以红线延伸其土牛沟所设置区域,因此又称为“土牛红线”,简称“土牛线”

从“消极治台”到建立行省,台湾在清朝管理的212年里经历了什么

上图为法国人于1735年所绘清廷实际控制台湾区域,可以看到,大概只有台湾的西半部分,中间这条线就是土牛线。

土牛线以西,为清王朝正式设立府县管辖的地域,生活着汉人和已经归化的台湾原住民(平埔族);而土牛线以东,清政府并不进行管理,任由高山族活动。《大清律例》对私自跨“土牛线”的惩罚很重,明文规定“凡民人偷越定界 私入台湾番境者 杖一百”,但仍无法制止汉人越界开垦,长期以来,土牛界线随着汉人的拓垦资及清廷的开放,曾多次调整。

从“消极治台”到建立行省,台湾在清朝管理的212年里经历了什么

这项“番汉隔离”的政策持续了100多年,很显然,清王朝这种简单的“番汉隔离”政策是一种极为消极的统治方式,其相当于是自动放弃了对台湾东部的管辖权来换取一时的安宁,终于,到了清末,这项政策被日本人钻了空子.

1874年,54名琉球船民误飘到了台湾岛东部(番界)并被当地部族误杀,而日本人以此为借口,出兵台湾,日本人给出的理由是:清朝方面已经表示,台湾岛东部属于无主番界,日军攻打台湾东部与清朝无关。

日本人的如意算盘是:以此为借口,直接吞并台湾东部,将势力延伸到台湾岛!

这使得清朝方面十分尴尬,但清朝自然没有吃哑巴亏的道理,其对日本人的入侵表示强烈抗议,清朝方面的意思是:台湾岛东部虽然没设立机构管辖,但主权属我无疑,要求日本方面立刻撤军!

清朝派遣淮军精锐6500余人赴台与日军对峙,而此时日军的日子则很不好过:由于台湾岛气候特殊,加之后勤不畅,日军全军染上瘟疫,3000多人病死了近600人,还有1000多人无法作战…

从“消极治台”到建立行省,台湾在清朝管理的212年里经历了什么

最后,双方议和了事,清廷给了日本人50万两银子消灾(10万抚恤难民,40万两购买日军修筑之房舍道路,注意没有以 “赔款”的名义,清朝面子上算是保住了,而日本为这次行动所耗费的军资,是这个价格的十倍以上),日本方面承认,台湾岛全岛属于清朝。

此事给清朝提了个醒:台湾再不是边远的荒地了,更是战略意义十分重要的国防前哨,再像之前那样浑浑噩噩的可不行,于是清朝开始积极治台。

清王朝派遣重臣(沈葆桢,丁日昌,刘铭传等)赴台,对台湾进行近代化建设,解除海禁,同时推行“开山抚番”的政策,积极开发台湾后山(含括今中部山区、东部的花莲县与台东县,以及屏东枋寮以南的地区)和招抚当地原住民,将实控区慢慢延伸。

从“消极治台”到建立行省,台湾在清朝管理的212年里经历了什么

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法军入侵台湾,幸亏经过多年经营,此时台湾已有一定实力,勉强抵御住了法军入侵,1885年战争结束,法军始终没能达到控制台湾的战略目的。

战后,清王朝对台湾的重要性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开始更加积极地管理台湾。

1885年10月12日(光绪十一年九月初五),慈禧太后据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会同议奏的结果,颁诏决定:“台湾为南洋门户,关系紧要;自应因时变通,以资控制。着将福建巡抚改为台湾巡抚,常川驻扎;福建巡抚事,即着闽浙总督兼管。所有一切改设事宜,该督详细筹议,奏明办理。”,台湾开始从福建分离,独立建省,刘铭传被委任为第一任台湾巡抚。

1887年,台湾正式建省,该省命名为“福建台湾省”,不过通常仍简称为台湾省。

从“消极治台”到建立行省,台湾在清朝管理的212年里经历了什么

到1894年福建台湾省行政区划范围,黑色为未控制的番地,灰色为台东直隶州宣称的控制范围(许多地方其实未受控制)。

从1885年台湾建省到1895年甲午战败,这是清王朝对台湾控制的最后十年,也是台湾发展建设的黄金时期;然而遗憾的是,甲午战败后,台湾岛被割让给了日本,清廷在台湾最后的努力,也成了昙花一现。

作者:云帆

本文作者:国史拾遗(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2632329367650819/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台湾   清朝   施琅   康熙   明朝   经济   高山族   凤山县   移民   政治   郑克塽   于七   法国   澎湖   台南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