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中国古代名人传奇故事:4.禹传子,家天下

网络整理 2019-06-09 最新信息

在禹担任部落联盟领袖之后的第17个年头,舜因病逝世。3年后,禹在阳城(今河南登封县)会盟各部落首领,被拥立为部落联盟的领袖,禹号称“夏后”,这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

禹当上首领以后,立即独断专行地发动了征服南方的三苗部落的战争。经过激烈的战斗,三苗部落被打败,好多人沦为夏军的俘虏。禹把这些俘虏赏赐给各部落的首领做奴隶,他也借此加强了自己的权力。

禹征服三苗后,开始巡视天下。在禹巡视期间,绝大多数部落的首领都很尊敬他,但也有极少数的部落首领,似乎对他不够毕恭毕敬。禹觉得自己的权力还不够强大,就寻思要找机会教训这几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让他们对自己顶礼膜拜。

有一次,禹突然跑到会稽山(今浙江绍兴)召集各部落首领会盟。有一个名叫防风氏的部落首领,因为有事耽搁来迟了,禹便勃然大怒,当场把他处死。参加会盟的其他部落首领见了,都吓得战战兢兢。禹看到大家害怕的样子,反而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

皋陶曾向大禹建议,考察一个人应先从办事开始,办事又九种美德:待人宽厚又有威严,性情温和又意志坚定,诚信守信又恭敬有礼,才能出众又严谨细致,心地善良又刚强坚毅,为人正直又和气,平易近人又能坚持原则,办事果断又讲究实效,力量强大又讲道理。对于犯罪的人,又要用五种刑罚来惩罚犯有不同罪的人。对于皋陶的这些建议,大禹非常赞赏,于是在禹晚年的时候,按照传统的禅让制,推选皋陶为自己的继承人。

可是,皋陶还没等到继位,就去世了,于是禹就把皋陶的后代分封在英地、六城等地方,重新推选伯益为自己的继承人。后来禹在巡视会稽时去世,天子之位就传给了伯益。

伯益是颛顼的曾孙,曾经帮助禹治水有功。但是,登上王位后,发现自己的才能有限,治理国家的威望不够,三年后,伯益将王位让给了比自己威望更高的禹的儿子启,自己则回到箕山居住。启,有德有才,天下人都归顺他,诸侯们也都去朝拜,于是启顺利登上了天子之位,他就是夏后国的启帝。启帝继位后,重新启用伯益帮助治理国家,伯益的地位仅在启一人之下(也有资料记载皋陶和伯益有重叠,神话故事中,说是上天为了让启更好的治理国家,于是重新派死去的皋陶降临成为启的大臣即后来的伯益)。伯益于夏启六年病死,享年一百多岁。

启继位之初,在今河南禹县举行盟会,通报各部落和附近的酋帮,确立自己的统治地位。有一个叫有扈氏的部落公开反对,公然不服从夏启的管理。关于有扈氏是当时一个比较强大的部落,在禹在位时,曾有“代天行罚”的誓词,与有扈氏多次权力之争的大战,都未能将其臣服。所以,此时夏启决定讨伐有扈氏,与其决一死战。

大战前,夏启誓词:“各位将领,我在此告诫你们!有扈氏蔑视治理国家的正当规范,不行天地和人间的正道,所以上天让我前来消灭他。如今,我遵循上天的命令对他们进行惩罚,战车上的战士如果不按我的规定去杀敌,就是不服从上天的命令。听从命令的,我将在祖先的牌位前奖赏你们,不听从命令的,我就在社神的牌位前将其斩杀,还要罚他全家去做奴隶。”可见,当时启的权威和行使的权力是之前尧舜禹无法相比的。

大战之初,启与有扈氏战于甘泽而不胜,夏启总结原因,我地比他们广,我人比他们多,为什么会战不胜呢?是我的德才浅薄,还不足以让所有人都臣服,于是励精图治,对幼小更加爱护,对长辈更加尊敬。终于,大败有扈氏,使其臣服。

夏启晚年,在对权力和财富的追逐下,制度的性质逐渐发生改变,出现了国家。人们的思想也在权力和财富的欲望中发生改变,而且愈演愈烈,于是发生了启的五个儿子为争夺继承,自相残杀的事,为此,启的第五个儿子,武观被放逐西河。在继承归属进一步迫在眉睫的情况下,武观发动叛乱,举兵造反,试图以武力夺取天下。在这危难时刻幸而有彭伯寿率师出征西河,才平定夏武观的叛乱。这场权力之争,几乎瓦解了夏王朝的统治。据各方资料不同,夏启在位的时间记载各有不同,夏启死后,其长子太康在五子争位中胜出,继承了王位,至此,彻底变成了家天下,

从此,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以“子承父位”为特征的“家天下”制度(又叫王位世袭制)。这一制度在中国实行了3900多年,直到公元1912年清王朝被推翻为止。

本文作者:经世致用小百科(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9988049100538380/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中国历史   伯益   皋陶   夏王启   河南   夏朝   大禹   登封   历史   颛顼   禹州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