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大秦帝国的最终命运:成也李斯,败也李斯

网络整理 2019-06-07 最新信息

春秋以后,经过了二百多年的战乱,一个强大的秦王朝诞生了。然而在短短的四十年间,这个强大的国家又闪电般地灭亡,于是,人们开始了对秦王朝骤兴骤亡的思考和探讨。

大秦帝国的最终命运:成也李斯,败也李斯

战国时代,战争四起,但却人才辈出

李斯是当时秦王朝丞相,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在秦王赢政统一天下的征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后来他又亲自参与了毁灭秦王朝的行动,可谓“成业李斯,败也李斯”。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中央集权统治国家的“重量级人物”,他是如何在政治上取得成功,又从“三公之位”跌进万劫不复的深渊的呢?其功过成败,人们议论纷纷,评说不一。下面,专就李斯政治生涯的成功和失败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大秦帝国的最终命运:成也李斯,败也李斯

影视剧中的李斯形象,睿智冷静,老练沉稳

一 、从“郡小吏”到“丞相”

据《史记·李斯列传》记载,李斯年轻时只是楚国的一个地方小官,后来跟随荀子学习“帝王之术”。公元前246年,李斯进入秦国投靠在吕不韦门下,公元前221年被秦始皇拜为丞相,在这25年间,李斯从楚国地方小官到秦国丞相,富贵显赫,荣极一时。我认为,李斯由“厕鼠”变为“仓鼠”,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1、不甘卑微,执意进取。李斯从前很平庸,有一次他在茅厕里看见了在那里的一些吃着不干净东西的老鼠,继而又在粮仓里看到吃米粟的老鼠,于是大为感慨:人的尊贵与卑贱,完全取决于其所处的环境。这就像老鼠,住在厕所里的老鼠不但吃得不干净,而且还常受到人和狗的惊吓,住在粮仓里的老鼠,则既可以享受堆积如山的粮食,还逍遥自在,不会受到人和狗的惊吓和干扰。由“厕鼠”和“仓鼠”李斯悟得,人生活的环境好则地位高,地位高则“尊贵”,生活的环境差则地位低,地位低则“卑贱”。为了改变这种状态,就必须“求官稗爵”,当官才是唯一的出路,所以李斯就去找荀子学习“帝王之术”。“帝王之术”,是指统治国家治理百姓的方法、策略、制度,李斯原本为“郡小吏”,他去学习“帝王之术”足以表明其远大的志向和进取求士的决心。这个时期的李斯是一个“不甘卑微,执意进取”的青年。

2、抓住机会,果断出击。远大的志向是成功的起点,但能否成功还要看是如何采取行动来实现志向的。李斯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能“抓住机会,果断出击”。春秋以来,周室中衰,国家分裂,到战国时期,更是战争连年,天下大乱。秦国通过商鞅变法,逐步成长为诸侯强国,山东六国皆不能与之抗衡,经过战争的演变,强国自强,弱国自弱,所以到了秦王赢政时期,大有囊括天下之势。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李斯选择进入秦国不失为明智之举。刚到秦国,李斯就碰上了秦庄襄王去世,历来新君上任都要新选拔一批为新君所看中或信任的人才进入宫廷操理国事,这对李斯来讲是一个大好时机。而李斯进入秦国后,也没有直接就去面谏皇上要求任用,而是先在吕不韦门下做舍人,在得到了吕不韦的赏识被任为郎官之后,由此才去晋见秦王,并对秦王献计:“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对秦国统一天下来说,这确实是个千载难逢的时机,将其把握住方能一统天下。所以秦王听了很高兴,不但采纳了李斯的建议,而且任李斯为长史,接着又拜为客卿。后来由于郑国事件,包括李斯在内的所有外国人都被驱逐,这是个关键时期,刚到秦国谋得一官职并得到信任,就这么走了的话岂不功亏一篑?为了赢得继续发展的环境,李斯写了《谏逐客书》,提出“逐客有害,纳客有利”的建议,才最终得以留任。如果李斯不在这关键时刻上书《谏逐客书》,恐怕李斯也就不能成其为历史上的李斯了。

3、才华出众,能力超群。李斯的《谏逐客书》显示了他杰出的文学才能了卓越的政治才能,高招的斗争艺术为他的政治生涯奠定了比较牢固的基础。鲁迅因此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在秦王朝统一之前,李斯提出了“逐客有害,纳客有利”的建议,使秦国广罗人才,称霸天下;统一后,李斯又帮助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实施“焚书坑儒”,收缴天下兵器,建立中央集权制,统一度、量、衡、文字,可谓功不可没。

4、忠君事主,尽心效力。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说:“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之异。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其中谈到李斯“不忠”,司马迁认为,李斯是因为“不忠”才导致最后“腰斩咸阳”的。但是我认为,李斯的死,既不能归于其“忠”,也不能归于其“不忠”,如果“忠”,当然不会导致身死,如果“不忠”,那么对谁不忠,证据在哪儿?历史上的李斯到底是“忠”还是“不忠”,我以为是“忠”的。首先,李斯没有篡权夺位的迹象表明其“不忠”。秦始皇病死,赵高立即发动“沙丘政变”,与李斯串通立少子胡亥为帝,并杀害了太子扶苏和大将蒙恬。这一切的发动者上赵高不是李斯,虽然李斯也参与了,但从李斯和赵高的那段对话中我们知道,李斯开始并不占成赵高的做法,还斥责其“亡国之言”。这说明李斯以前没有篡权夺位的想法,哪怕是在秦始皇死后,他也坚持为人臣之责。至于李斯最终妥协,则是另有原因。如果李斯为谋事者,想夺位,那他不会把这个主动权和操作权让给赵高,而后来的悲剧也不会发生。其次,李斯有很多功劳可以表现其“忠”。如前所述,李斯是秦王朝的第一功臣,他提出了一系列统一天下和巩固秦王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议和措施,使秦王朝“国大人众”,“盖吞六国”,特别是郡县制的建立和“焚书坑儒”的提出,深得秦始皇信任,因此,李斯对秦始皇和秦王朝的忠心效力理当归于其成因之一。

大秦帝国的最终命运:成也李斯,败也李斯

李斯辅佐秦王嬴政统一了天下,其才华首屈一指

二 、从“沙丘政变”到“腰斩咸阳”

沙丘政变是李斯的人生转折点,也是其成败的分水岭:政变之前,从“郡小吏”到“丞相”,发展到顶峰;政变之后,由“丞相”到“腰斩咸阳”,迅速跌落,致于身死。公元前206年,秦始皇出游会稽,途中在沙丘病重驾崩。这时,中车府令赵高伪立诏书,串通丞相李斯立胡亥为帝,史称“沙丘政变”。

这一篡权行动加速了秦王朝的崩溃,而李斯也最终自食其果,酿成了“腰斩咸阳”、“夷三族”的悲剧命运,正所谓“一失足而成千古恨!”关于李斯败亡的原因,有人认为,是他的道德品质上的先天不足和后天的进一步滑坡为其走向毁灭埋下了祸根,他最大的人生失败就是助纣为虐,丧失了做人的起码立场,道德败坏,以致与奸邪之人同流合污。

大秦帝国的最终命运:成也李斯,败也李斯

影视剧中的胡亥形象,幼稚懵懂,毫无主见

持这种看法的人的“唯一”证据就是李斯残酷地杀害了与自己无冤无仇且有同窗之谊的韩非子。秦王政十四年,秦国攻打韩国,韩国告急,于是派韩非子出使秦国。韩非子来到秦国,因其《孤愤》、《五蠹》而被秦王看重,但由于他当时的使者身份并未得到秦王的器用,后来秦王听了李斯和姚贾的“谗言”,反而将韩非子关进牢狱,欲加以“审问”。李斯趁此机会“使人遗非药”,逼死韩非子。因此,人们在谈到李斯时,都认为李斯是嫉妒韩非子强于自己的才能而败坏了其做人的基本道德,才酿成“腰斩咸阳”、“夷三族”的苦果。

大秦帝国的最终命运:成也李斯,败也李斯

影视剧中的赵高形象,眼神犀利,阴险吓人

但是我们都知道,官场政治斗争历来都是极其残酷的,“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根本不能以道德尺度去衡量和去判断,而应该站在官场政治上的立场去解释权位的明争暗夺、勾心斗角。李世民为了当皇帝,发动“玄武门政变”,杀死了自己的亲生哥哥建成和弟弟元吉,最终被立为太子当了皇帝。

像这样残酷的权位之争,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少见,为了争得宠爱,获取权位,或者杀兄,或者弑父,不惜以牺牲亲情为代价,“逆天而行”,何况李斯仅仅是牺牲了友情。然而,历史上的唐太宗并未因其杀害兄弟而被唾骂为道德败坏,甚至还得了个中国封建社会少有的政治开明的杰出皇帝之一的美名。所以,我们不能把杀害韩非子作为评判李斯人生成败的标准。

大秦帝国的最终命运:成也李斯,败也李斯

奸臣赵高指鹿为马,颠倒黑白,混乱朝纲

李斯从辉煌走向毁灭,从成功走向失败,其根本原因,是在他一生中都起着重要作用的“唯地位尊”的士人观念。纵观李斯整个人生,“唯地位尊”的士人观念既是他从“郡小吏”到“丞相”的前进动力,又是他从“沙丘政变”到“腰斩咸阳”败亡的根本原因。这个“唯地位尊”的士人观念影响着李斯人生的前前后后,主要表现为“三个时期”:

1、为郡小吏时期,李斯是一个不甘平庸、追求上进的励志形象。“厕鼠”和“仓鼠”的联想,使李斯看到:人生中,最大的耻辱莫过与身份卑微,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穷困潦倒。他认为,一名士人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当官,取得高贵的地位,而不应该空自标榜清高。明明自己地位卑贱,境遇穷困,一无所有,却还要以一副读书人的架势愤世疾俗,去抨击名利富贵,以此表明厌恶名利的读书人形象,这不是读书人的真正想法。这个时候,“唯地位尊”的士人观念对李斯进官拜爵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由于这种观念过于强烈和深化,后来才导致李斯迈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2、沙丘政变时期,李斯是一个蝇营狗苟、自私自利的叛徒形象。由于李斯在政治上已取得巨大成功,身任丞相,在这个时期,“唯地位尊”的士人观念在李斯身上进一步深化,表现为一种“保官”思想。如果赵高不是拿将军蒙恬来威胁李斯,引起李斯内心的慌乱和强烈的“保官”欲望,赵高的沙丘政变不会取得成功。论权力论地位论功劳,赵高都不如李斯,只要丞相不答应,区区中车府令(掌管皇帝车舆之人)又怎能扭转乾坤?赵高的“蒙恬将任丞相”的威胁击中了李斯内心的要害,为了保住丞相一职,就必须铲除竞争对手蒙恬,要铲除蒙恬,那么又要首先废掉太子扶苏,如此一来,就只能顺了赵高的意,立胡亥为太子,继承皇位。所以,李斯最终向赵高妥协,完全是“唯地位尊”的保官思想使然。

3、谄媚求全时期,李斯是一个阿谀奉承、巴结讨好的小丑形象。胡亥称帝以后,昏庸无能,统治荒乱,治国无“章”无“礼”,人们皆诚惶诚恐,茫然不知所措。赵高权势日益增大,又凭着与胡二世的特殊关系胡作非为,群臣都只敢怒不敢言,为了不招来杀身之祸,讨好的讨好,巴结的巴结,全国上下一片黑暗。于是陈胜、吴广发动了农民起义,首举成功后由大泽乡向西扩展,在进入和撤出三川时,郡守李由因为无力而没有加以干预和制止。李由是李斯的大儿子,时任三川郡守。起义平叛后,有人责备李斯位居“三公之位”却任凭“盗匪”猖狂,不但有失职之过,甚至有“谋反”之心。李斯被吓着了,于是上书二世:建议皇帝作为一国之君,至高无上,应该实施“智责之术”来治理天下,大凡圣贤的皇帝,都应该“拂世摩俗,而废其所恶,立其所欲”,干自己想干的事,“穷乐之极”。李斯为保住自己的爵位俸禄,而进谏如此荒唐谄媚之言,以至胡亥更加贪图享乐,软弱昏庸,从而导致了更多人民起来反抗。李斯的一已之利,不但使他自己走向了毁灭,同时也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

大秦帝国的最终命运:成也李斯,败也李斯

影视剧中的秦始皇,心怀天下,眼观八荒,霸气侧露

本文作者:飞鱼高中教育(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9415122625954308/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李斯   赵高   秦朝   吕不韦   秦始皇   司马迁   春秋战国   历史   荀子     蒙恬   扶苏   史记   战国时期   仓鼠   秦庄襄王   政治   王之   中国历史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